[发明专利]温度调整装置、珀耳帖元件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6843.0 | 申请日: | 2012-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0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村田崇;桑原邦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7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熊传芳;苏卉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 调整 装置 珀耳帖 元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了珀耳帖元件的蓄电池等电子设备的温度调整技术。
背景技术
公知有作为动力源使用了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蓄电池的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这些蓄电池具有能够获得充分的输入输出性能的温度范围,若以从该温度范围偏离的温度进行使用,则有时会使性能降低,或使蓄电池寿命缩短。因此,混合动力汽车等的蓄电池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温度管理。
专利文献1公开了使用珀耳帖元件来调节电动汽车的蓄电池的温度的温度调节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控制处理:当处于蓄电池的温度超过适当温度带的高温状态的情况下,以能够由珀耳帖元件冷却蓄电池的方式使电流在珀耳帖元件中流动。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还公开了如下的控制处理:当处于蓄电池的温度未达到适当温度带的低温状态的情况下,以能够由珀耳帖元件加热蓄电池的方式使电流在珀耳帖元件中流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481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108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当珀耳帖元件的放热面与吸热面的温差变大时,珀耳帖元件的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性能系数)降低,所以无法效率良好地进行温度调整。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用珀耳帖元件效率良好地进行蓄电池等搭载于车辆的电子设备的温度调整的温度调整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作为一个观点,本发明的温度调整装置的特征在于,(1)具有:珀耳帖元件,通过被供给电力而容许搭载于车辆的电子设备与车辆的热交换部进行热交换;及珀耳帖元件控制部,控制向所述珀耳帖元件供给的电力,在通过对所述珀耳帖元件供给电力而使所述珀耳帖元件的成为放热面的第一面与成为吸热面的第二面之间的温差扩大得大于第一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珀耳帖元件控制部不对所述珀耳帖元件供给电力。
作为另一个观点,本发明的温度调整装置的特征在于,(1)′具有:珀耳帖元件,通过被供给电力而容许搭载于车辆的电子设备与车辆的热交换部进行热交换;及珀耳帖元件控制部,控制向所述珀耳帖元件供给的电力,所述珀耳帖元件控制部对所述珀耳帖元件间歇性地供给电力,从而执行所述电子设备的温度维持控制。
(2)在上述(1)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在不对所述珀耳帖元件供给电力之后,所述第一面及第二面的温差降低到比所述第一预定值小的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珀耳帖元件控制部再次对所述珀耳帖元件供给电力。根据(2)的结构,能够抑制COP的降低,并且在第一预定值与第二预定值之间维持电子设备的温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使用珀耳帖元件效率良好地进行蓄电池等搭载于车辆的电子设备的温度调整的温度调整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蓄电池的温度调整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与温度调整装置对蓄电池进行的温度调整处理有关的功能的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在改变了吸热面与放热面的温差的情况下的、向珀耳帖元件供给的电流值与COP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4是表示在进行了间歇通电控制的情况下向珀耳帖元件供给的电力的推移的坐标图。
图5是表示进行了间歇通电控制的情况下的蓄电池的温度的变化和珀耳帖元件的吸热面的温度的变化的坐标图。
图6是表示进行了间歇通电控制的情况下的珀耳帖元件的COP的变化的坐标图。
图7是表示珀耳帖元件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间歇通电控制时的驱动条件的决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连续通电时的电流值的校正处理和基于校正后的电流值的间歇通电时的驱动条件的决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与第五实施方式的温度调整装置对蓄电池进行的温度调整处理有关的功能的功能框图。
图11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珀耳帖元件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68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