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放射性铯的除去方法、用于除去放射性铯的亲水性树脂组合物、放射性碘和放射性铯的除去方法以及用于除去放射性碘和放射性铯的亲水性树脂组合物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64939.3 | 申请日: | 2012-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5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 发明(设计)人: | 花田和行;宇留野学;木村千也;高桥贤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浮间合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21F9/12 | 分类号: | G21F9/12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建全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放射性 除去 方法 用于 亲水性 树脂 组合 以及 | ||
1.一种放射性铯的除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使用包含亲水性树脂和亚铁氰化金属化合物而成的亲水性树脂组合物对放射性废液和/或放射性固态物中的放射性铯进行除去处理,其中,
所述亲水性树脂组合物包含具有亲水性链段的选自亲水性聚氨酯树脂、亲水性聚脲树脂、亲水性聚氨酯-聚脲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亲水性树脂,
并且亚铁氰化金属化合物以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亲水性树脂至少为1~200质量份的比例分散在所述亲水性树脂组合物中。
2.一种放射性铯的除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使用包含亲水性树脂和亚铁氰化金属化合物而成的亲水性树脂组合物对存在于放射性废液和/或放射性固态物中的放射性铯进行除去处理,其中,
所述亲水性树脂包含具有亲水性链段且结构中的主链和/或侧链具有聚硅氧烷链段的选自亲水性聚氨酯树脂、亲水性聚脲树脂和亲水性聚氨酯-聚脲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并且所述亲水性树脂组合物是亚铁氰化金属化合物以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亲水性树脂至少为1~200质量份的比例分散而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性铯的除去方法,其中,所述亲水性树脂为将在同一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含活泼氢的基团和聚硅氧烷链段的化合物作为原料的一部分而形成的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射性铯的除去方法,其中,所述亲水性链段为聚氧乙烯链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射性铯的除去方法,其中,所述亚铁氰化金属化合物为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中的任一种,
AxMy[Fe(CN)6] (1)
通式(1)中,A为选自K、Na和NH4中的任一种,M为选自Ca、Mn、Fe、Co、Ni、Cu和Zn中的任一种,并且x、y满足式x+ny=4,x为0~3的数,n表示M的价数。
6.一种用于除去放射性铯的亲水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起到能够将液体中和/或固态物中的放射性铯固定的作用,
其包含亲水性树脂和亚铁氰化金属化合物,
所述亲水性树脂是使有机多异氰酸酯与作为亲水性成分的高分子量的亲水性多元醇和/或多元胺反应而得到的具有亲水性链段的选自亲水性聚氨酯树脂、亲水性聚脲树脂、亲水性聚氨酯-聚脲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不溶于水和温水的树脂,
并且亚铁氰化金属化合物以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亲水性树脂至少为1~200质量份的比例分散。
7.一种用于除去放射性铯的亲水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起到能够将液体中和/或固态物中的放射性铯固定的作用,
其包含亲水性树脂和亚铁氰化金属化合物,
所述亲水性树脂是使在同一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含活泼氢的基团和聚硅氧烷链段的化合物作为原料的一部分反应而得到的具有亲水性链段和聚硅氧烷链段而成的不溶于水和温水的树脂,
并且亚铁氰化金属化合物以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亲水性树脂至少为1~200质量份的比例分散。
8.一种用于除去放射性铯的亲水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起到能够将液体中和/或固态物中的放射性铯固定的作用,
其包含亲水性树脂和亚铁氰化金属化合物,
所述亲水性树脂是使有机多异氰酸酯、作为亲水性成分的高分子量的亲水性多元醇和/或多元胺与在同一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含活泼氢的基团和聚硅氧烷链段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到的具有亲水性链段且结构中的主链和/或侧链具有聚硅氧烷链段的选自亲水性聚氨酯树脂、亲水性聚脲树脂和亲水性聚氨酯-聚脲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并且亚铁氰化金属化合物以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亲水性树脂至少为1~200质量份的比例分散。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除去放射性铯的亲水性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亲水性树脂的亲水性链段为聚氧乙烯链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浮间合成株式会社,未经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浮间合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493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