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CF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64493.4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4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堀野叶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Q1/02 | 分类号: | C12Q1/02;C12Q1/68;G01N33/574;C12N15/09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cf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ACF(畸变隐窝灶)特异性高表达的分子作为指标来检测ACF的方法。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1年12月27日在日本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285214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结肠直肠癌是日本的死亡原因第一位,在美国是因癌而导致的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美国每年约15万人被新发现患结肠直肠癌,每年5万人以上死亡(由美国癌症协会评估)。另一方面,由于结肠直肠癌从良性肿瘤向恶性肿瘤的发展需要几十年的例子也多,所以早期的风险评价·发现被期待有助于良好的预后及预防。
作为目前通常进行的结肠直肠腺瘤·肿瘤筛查检查方法,存在便潜血检查、灌肠X射线造影检查、全大肠内窥镜检查、S状结肠内窥镜检查等。然而,例如在便潜血检查的情况下,由于存在因除腺瘤、肿瘤以外的因子也会检测到血液的情况,所以对结肠直肠腺瘤·肿瘤的特异性不能说高,在以早期检测作为目的的情况下容易变成假阳性。另一方面,灌肠X射线造影检查虽然可以检测形态大的进行性癌(advanced cancer),但存在难以检测小的病变的缺点。
此外,由于利用内窥镜的检查直接识别病变部位,所以检查结果的可靠性高,显示有助于结肠直肠癌死亡率及发生率的降低。然而,由于就早期癌而言病变部位微小,所以存在难以通过利用内窥镜的检查来检测的问题。
这样,结肠直肠癌由于有效地抽取高风险组或早期癌的检测技术依然不成熟,所以在疾病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阶段首次被诊断到的情况较多。因此,期望能够在早期、且低损或无损地进行结肠直肠癌的风险评价·发现的灵敏度·特异性高的检查方法。
作为从早期病变的阶段检测结肠直肠癌的方法,使用核酸或蛋白质的分析技术在分子水平进行分析的方法受到注目。例如,结肠直肠癌的风险因子包括以家族性腺瘤性息肉(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为代表的遗传背景,可以通过分析待测者的基因来进行结肠直肠癌的风险评价。此外,近年来,已知在具有FAP那样的特征性遗传背景的群体和不具有这样的遗传背景的群体中的任一者中,年龄(50岁以上)、肥胖·饮酒·吸烟的生活习惯因素均会提高将来的结肠直肠癌风险。因此,作为预测将来的结肠直肠癌的方法,由生活习惯引起的分子异常(表观遗传学、表达异常)受到注目。实际上,由GWAS(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成果等发现许多暗示与结肠直肠癌有关的分子。
作为捕捉大肠中的分子异常的技术,已开发了糞便或血液中的核酸分析技术。然而,来自微小病变的核酸非常微量,难以检测早期的分子异常。特别是,从分析装置的灵敏度的方面来看,由50个以下隐窝构成的或大小为直径1mm以下的微小病变内的变化反映在血液中是困难的。此外,由于糞便中除了大量的肠内细菌以外,还包含了从病变以外的区域剥离的上皮细胞,所以干扰变多。因此,为了以糞便作为样本来检测早期的结肠直肠癌·结肠直肠腺瘤,需要在癌化·腺瘤化的早期与正常组织相比表达量增大的优异的分子标记物。这样,通过检测大肠中的早期的分子异常在早期评价结肠直肠癌风险的技术开发尚未实现。
另一方面,1987年Bird等报道指出,在投与了致癌物质(氧化偶氮甲烷)的大鼠的大肠中畸变隐窝灶(ACF)为被亚甲基蓝浓染的微小病变。ACF是形态学上可以检测的最初的异常形态(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可见到细胞增殖活性的亢进、K-ras突变,所以暗示了与结肠直肠癌、结肠直肠腺瘤的发病有关。报道了在人大肠摘出标本中,同样地也在癌患者、息肉患者中见到被亚甲基蓝浓染的病变,该病变的数目按照健康人、息肉患者、癌患者的顺序变多(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基于这些发现,使用ACF作为结肠直肠癌预防研究的指标的情况逐渐增加。
1mm以下的微小ACF难以通过通常的内窥镜检查来检测,通常采用放大内窥镜来检测。然而,放大内窥镜检查在操作上需要长时间,所以使用机会受到限制,难以用于早期的结肠直肠癌的一次筛查。这样,以显微镜·内窥镜来检测微小ACF并评价结肠直肠癌风险的技术开发还没有实现。
此外,为了在分子水平分析ACF,正在进行有用的标记物分子的探索。具体而言,作为在ACF中表达量发生变动的分子,报道了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COX2(环氧化酶2)、β联蛋白(catenin,beta1)、iNOS(诱导型氧化氮合成酶2)、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CD44(CD44分子)等。但是,均是来自小规模试验的报道,与结肠直肠癌不同,还没有涉及关于ACF病变中的分子变动的大规模试验评价的报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林巴斯株式会社,未经奥林巴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44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