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64335.9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1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大村刚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17 | 分类号: | H01R13/17;H01R13/453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8 | 代理人: | 陈波;吴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用作例如电动车辆的充电电缆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棒状插入物,连接到电动车辆的蓄电池的配合端子从前方嵌合到该棒状插入物;壳体,该壳体具有布置成收纳插入物的管状端子收纳部;防接触件,该防接触件可滑动地布置在端子收纳部的周壁与插入物之间;以及弹性件,该弹性件朝着插入物的前端侧对防接触件施加力。
背景技术
图5至7所示的传统连接器101构成用于对电动车辆的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缆的连接器(下面称为充电连接器110)。连接器101包括:端子部103,该端子部103具有棒状插入物102,配合端子(未示出)从前方嵌合到该棒状插入物102;壳体150,该壳体150具有布置成收纳端子部103的管状端子收纳部105;绝缘防接触件106,该绝缘防接触件106布置在端子收纳部105的周壁151a与插入物102之间,并且该绝缘防接触件106布置成沿着配合端子与插入物102的端子嵌合方向(即,箭头N的方向)滑动;以及螺旋弹簧107,该螺旋弹簧107作为朝着插入物102的前端侧对防接触件106施加力的弹性件。
如图6所示,端子部103包括:筒状插入物102;凸缘部131,该凸缘部131与插入物102接续;以及电线压接部132,该电线压接部132与凸缘部131接续,并且连接到电线(未示出)。设置了布置成装接到插入物102的前端的由绝缘合成树脂制成的盖帽104。
端子收纳部105包括:管状第一收纳部151,该管状第一收纳部151布置成收纳插入物102;管状第二收纳部152,该管状第二收纳部152布置成收纳凸缘部131和电线压接部132;分隔壁153,该分隔壁153在第一收纳部151与第二收纳部152分隔;以及管状支撑部154,该管状支撑部154与分隔壁153的边缘接续。该支撑部154布置成使得插入物102插入到支撑部154内。
第一收纳部151设置有停止部158,该停止部158布置成以接合方式使防接触件106停止。该停止部158形成为从第一收纳部151的内面凸出,并且该停止部158布置成防止防接触件106从前方脱落。
如图7所示,防接触件106由绝缘合成树脂形成,并且用于防止已经进入端子收纳部105的周壁151a与插入物102之间的异物(例如,手指)接触插入物102。该防接触件106包括:圆板部161,该圆板部161具有孔部161a,插入物102插入到该孔部161a内;内管部162,该内管部162以管状方式从圆板部161的内缘延伸;外管部163,该外管部163以管状方式从圆板部161的外缘延伸;以及多个肋164,该多个肋164连接这些管部162、163。内管部162和外管部163沿着纵向(即,管部的轴向和端子嵌合方向)具有相同的长度。此外,垂直于管部162、163的纵向布置防接触件106的前端面106a。
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传统连接器101,当异物进入端子收纳部105的外壁151与插入物102之间时,该异物的端部朝着端子嵌合方向的后侧(即,向后)推动防接触件106,并且防接触件106压缩螺旋弹簧107,并且使其滑动到后侧。结果,插入物102露出,并且异物可能接触露出的插入物102。
因为上述原因,当防接触件106被推动到端子嵌合方向的后侧时,为了避免防接触件106滑动到后侧,传统连接器101设置有具有大推动力(即,弹簧的排斥力)的螺旋弹簧107,以防止异物接触插入物102。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上述传统连接器101具有的问题是:由于螺旋弹簧107具有大推动力(即,弹簧的排斥力),所以当将插入物102插入到配合端子内时,需要大力(即,插入力)来压缩螺旋弹簧107。换句话说,如果螺旋弹簧107的推力小,则异物可能接触插入物102,并且导致短路等,而相反,如果螺旋弹簧107的推力大,则插入力变大,并且降低了便利性。因此,难以在实现容易地插入到配合端子内的同时实现防止接触异物。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防止异物接触插入物,并且能够降低用于将插入物插入到配合端子内的插入力。
解决问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43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