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裂土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3244.3 | 申请日: | 2012-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0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S·K·普鲁马蒂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特彼勒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59/06 | 分类号: | A01B59/06;A01B63/102;A01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裂土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裂土器组件,更具体地涉及提高了从致动器向掘地齿杆传递力的效率的裂土器组件。
背景技术
裂土器组件通常用于松动坚硬的地面、打碎岩层或者以其它方式接合地面。裂土器组件通常包括平行四边形式连杆,该连杆能在第一升高位置与第二掘地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升高位置裂土器位于地面上方用于运输,在所述第二掘地位置裂土器组件的掘地齿杆接合地面表面。致动器——诸如液压缸——通常用于使裂土器组件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当裂土器组件处于掘地位置时,所述致动器也可以用于施加用来将裂土器组件的掘地齿杆保持在地面下的力。为了增加施加在掘地齿杆上的力,可以使用更大更重的致动器。然而,除了增加致动器的尺寸以外,较大的致动器还会要求增加裂土器组件的其它部件的尺寸。更大的致动器和裂土器组件的更大的部件会导致裂土器组件更重。
美国专利公开No.US2009/0199441A1涉及一种能在第一运输位置与第二掘地位置之间移动的裂土器组件。裂土器组件的连杆组件的构造允许改善在处于第一升高位置时的操作员视野。
上述背景讨论只是为了帮助读者。它并非旨在限制本文所描述的发明,也不是要限制或扩展所讨论的现有技术。因此,上述讨论不应被视为表明现有系统的任何特定元素不适合与本文所述的发明一起使用,也不旨在指示任何元件对于实施本文所述的发明的必要性。本文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应用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案中,公开了包括连杆组件和致动器的裂土器组件。连杆组件具有安装部段、框架构件、承载构件和连接构件。框架构件具有框架轴线,并可枢转地连接到安装部段上。承载构件具有至少一个掘地齿杆,并可枢转地连接到框架构件上。连接构件可枢转地连接到安装部段上,和可枢转地连接到承载构件上。致动器可沿着延伸致动器轴线在缩回位置与伸展位置之间移动。致动器可枢转地连接到框架构件上,和可枢转地连接到承载构件上。连杆组件能在致动器处于缩回位置的掘地位置与致动器处于伸展位置的升高位置之间移动。当连杆组件处于掘地位置时,框架轴线与致动器轴线之间的角度在约40度和65度之间。
另一方案中,公开了一种机器,该机器包括框架、原动机、掘地推进装置和裂土器组件。裂土器组件包括连杆组件和致动器。连杆组件具有安装部段、框架构件、承载构件和连接构件。框架构件具有框架轴线,并可枢转地连接到安装部段上。承载构件具有至少一个掘地齿杆,并可枢转地连接到框架构件上。连接构件可枢转地连接到安装部段上,并可枢转地连接到承载构件上。致动器可沿着延伸致动器轴线在缩回位置与伸展位置之间移动。致动器可枢转地连接到框架构件上,和可枢转地连接到承载构件上。连杆组件能在致动器处于缩回位置的掘地位置与致动器处于伸展位置的升高位置之间移动。当连杆组件处于掘地位置时,框架轴线与致动器轴线之间的角度在约40度和65度之间。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裂土器组件的机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裂土器组件的透视图;
图3是图2的裂土器组件的侧视图;
图4是图2的裂土器组件的安装部段的透视图;
图5是图2的裂土器组件的承载构件的透视图;
图6是图2的裂土器组件的框架构件的透视图;和
图7是与图3类似的侧视图,但示出了图2的裂土器组件的连杆和角度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示出了诸如平地机的机器10。机器10具有框架12和掘地/地面接合推进系统,该掘地推进系统包括两组后轮13和一组前轮14。推土铲或推板15安装在推板倾斜调节机构16上,该推板倾斜调节机构由设置在框架12下方的可转动圆形组件17支承。可设置多种液压缸用以控制推板15的位置。诸如发动机18的原动机提供了用于推进机器10以及运行机器的各种致动器和系统所必须的动力。在静液压运行的机器中,发动机18为静液压泵(未显示)提供动力,该静液压泵进而驱动静液压马达(未显示)用以推进机器10。静液压泵也可以驱动机器的其它液压系统。裂土器组件20可安装在机器10的框架12的后部部段。虽然图中裂土器组件20安装在平地机上,但裂土器组件也可以安装在其它类型的机器上,诸如推土机、牵引机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特彼勒公司,未经卡特彼勒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32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