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头枕以及车辆用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2695.5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7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武;行谷宣彦;斋藤英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7C7/38 | 分类号: | A47C7/38;B60N2/4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以及 车辆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头枕以及安装有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以及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带头枕的车辆用座椅。该车辆用座椅的头枕具备:头枕主体,其配设于椅背的上侧并从后方支承乘客的头部;和颈部支承部,其从后方支承乘客的颈部。横轴在头枕主体内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在颈部支承部的座椅宽度方向端部形成有向上侧延伸设置的端部延伸设置部。端部延伸设置部能够转动地轴支承于横轴,并且颈部支承部能够以该横轴为中心而与端部延伸设置部一体地转动。
上述头枕在通常使用时,束缚乘客的头部来提高乘客保护性能。另外,上述头枕根据需要使颈部支承部向座椅前侧转动来支承乘客的颈部,由此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四5238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四647331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带头枕的车辆用座椅中,形成为使颈部支承部从座椅后侧向座椅前侧转动的构造,在乘客倚靠时颈部支承部会返回到座椅后侧。因此难以使用颈部支承部准确地支承乘客的颈部,因而难以得到足够的舒适性。
另外,在上述带头枕的车辆用座椅中,形成为在头枕主体的下端部分与椅背的上端部之间使颈部支承部向座椅前侧转动的构造。能够使颈部支承部向比椅背靠上侧移动。然而,无法使颈部支承部向椅背的正面的座椅下侧移动。因此颈部支承部的活动范围存在制约,因此难以得到足够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上述实际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乘客保护性能,并且能够在乘客需要时提高舒适性的头枕。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将上述头枕安装于椅背的车辆用座椅。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头枕具备:头枕垫,其支承乘客的头部;头枕保持部,其从座椅后侧支承头枕垫;以及翻转保持部件,其将头枕垫支承为相对于头枕保持部能够向椅背正面的座椅下侧翻转,并将头枕垫保持于翻转后的位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头枕中,头枕垫支承乘客的头部,从座椅后侧利用头枕保持部支承该头枕垫。其中,翻转保持部件将头枕垫支承为相对于头枕保持部能够向椅背正面的座椅下侧翻转并将头枕垫保持于翻转后的位置。因此在通常使用时,能够利用头枕垫以及头枕保持部从座椅后侧束缚乘客的头部来抑制或防止头部的后倾。另外,在乘客需要时,能够使头枕垫从头枕保持部翻转到椅背正面的至少是座椅下侧并保持于该位置,例如使头枕垫夹设在乘客的颈部与椅背之间。利用翻转保持部件将头枕垫保持于翻转后的位置,因此即使乘客倚靠,头枕垫也不会向椅背后侧退避。另外,由于借助翻转保持部件而能够相对于头枕保持部翻转,因此能够使头枕垫翻转并移动至比椅背上表面靠座椅下侧的较低位置。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头枕,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头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头枕垫的一面具有支承乘客头部的第一造形面,在头枕垫的与一面相对的另一面具有支承乘客颈部的第二造形面,头枕保持部使第一造形面朝向椅背正面来保持头枕垫,翻转保持部件使第二造形面朝向椅背正面而将头枕垫保持于翻转后的位置。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头枕中,头枕垫在一面具有支承乘客的头部的第一造形面,并且在另一面具有支承乘客的颈部的第二造形面。其中,头枕保持部使第一造形面朝向椅背正面来保持头枕垫。另外,翻转保持部件使第二造形面朝向椅背正面而将头枕垫保持于翻转后的位置。因此在通常使用时,能够在头枕垫的第一造形面支承乘客的头部,并且在乘客需要时,仅将头枕垫翻转就能够将第二造形面配置于座椅前侧来支承乘客的颈部。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头枕,是在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的头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翻转保持部件具备:旋转轴,其将头枕垫支承为相对于头枕保持部能够向椅背正面的座椅下侧旋转;引导部件,其配设于头枕保持部以及头枕垫的任意一方,具有从将头枕垫支承于头枕保持部的位置延伸设置至使头枕垫翻转到椅背正面的座椅下侧并进行保持的位置的引导槽;被引导部件,其配设于头枕保持部以及头枕垫的任意另一方,沿着引导槽被引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发条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发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26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梁式燃烧器
- 下一篇:基于出口烟温控制的余热回收装置及余热回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