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标签组件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2413.1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73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健史;刀通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G09F3/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孙纪泉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签 组件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标签组件。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标签组件设计,其中标签是耐卷曲的。
背景技术
自粘标签广泛用于多种组织和通信用途。一般来讲,这些标签具有包括主体或面材(有时称之为标签坯料)的基本构造,并设在临时衬垫或载体片上。所述主体或面材的背表面上含粘合剂。主体可为单层或可为多层构造。前表面通常适于承载图案,例如,通过打印、手写、用计算机打印机印刷等的图案。例如,图像承载层可设在主体的前表面上,以使所需的图案或信息更易于放置在其上。用于标签主体中的材料的示例性实例包括纸、聚合物膜、织物等,其选择部分取决于所得标签的所需性能特性。已知许多不同的粘合剂用于标签构造中,其选择部分取决于所需的标签性能、预期基底和主体特性等因素。
目前市场中出售的许多标签组件(有时称作“标签片”)包括冲切标签,该标签可通过从载体片或衬垫中剥离单独的标签,或通过将标签组件个别化为较小的标签组件,从标签组件移除,其中每个标签仍保持以粘附方式附着至其衬垫。这些单独的标签提供于带有允许分隔开的穿孔的标签组件上,或者已被个别化。
在典型使用中,在图案例如通过打印机、打字机、手写等形成于一个或多个标签上后,标签必须从载体片或衬垫移除并施加至基底。当标签从载体片或衬垫移除时,该标签容易卷曲。在一些情况下,标签甚至可卷曲至粘附至其本身。应用甚至已部分卷曲的标签在一定程度上困难又费时,并且需要较高的手部灵活性。
尽管已知的标签构造具有多种变形形式,但是存在对改进的标签构造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标签组件和一种利用这种组件的方法,以在限制浪费材料和提高方便性的情况下按照快捷、简单的方式制造所述标签。本发明的标签组件配置允许多种打印装置的良好打印机送进能力,并保留了用于产品信息的可印刷页边。
简单概括,本发明的标签组件包括具有前主表面和后主表面的载体片;以及可剥离地粘附在载体片的前主表面上的多个标签。每个标签均包括在其背面含粘合剂的标签坯料片。根据本发明:
该载体片具有至少一个封闭的分隔线;
该分隔线限定第一载体区段和第二载体区段;
第二载体区段具有小于标签区域的区域;
第二区段部分包括延伸超出标签的周边的至少一个插片;并且
每个标签及其对应的第二区段部分被构造成与第一载体区段分隔开,使得第二载体区段的至少一部分保持可剥离地粘附至标签。
简单概括,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从前主表面移除基体;通过向上牵拉插片,将标签及其对应的第二载体区段与第一载体区段分隔开;以及牵拉第二载体区段的插片和第二载体区段远离标签。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从前主表面移除条状物;通过向上牵拉插片,从第一载体区段移除标签及第二载体区段;以及牵拉第二载体区段的插片和第二载体区段远离标签。
通常,用手和用打印机(如诸如普遍用于个人计算机的激光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可将图像印刷到本发明的标签组件的前表面上。
本发明的优点是在不形成卷曲的情况下可从标签组件移除标签,以及标签可被轻易地施加至基底。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可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是常规的标签组件正面(即,标签)的平面图;
图2是沿图1线1—1截取的图1所示常规的标签组件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标签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正面(即标签)的平面图;
图3a是图3所示标签组件背面的平面图;
图4是沿图3线3—3截取的图3所示标签组件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标签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正面的平面图;
图5a是图5所示标签组件背面的平面图;
图6是沿图5线5—5截取的图5所示标签组件的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标签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正面的平面图;
图8是沿图7线7—7截取的图7所示标签组件的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标签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正面的平面图;
图10是沿图9线9—9截取的图9所示标签组件的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标签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正面的平面图;
图12是沿图11线11—11截取的图11所示标签组件的剖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标签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正面的平面图;和
图14是本发明的标签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正面的平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24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