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两个并列作用的力限制装置的安全带卷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8492.9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8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9 |
发明(设计)人: | K-P·辛格;R·雅布施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34 | 分类号: | B60R22/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王昭林;颜海峰 |
地址: | 瑞典沃***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两个 并列 作用 限制 装置 安全带 卷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具有两个并列作用的力限制装置的安全带卷收器。
背景技术
例如由文献WO96/32303公开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安全带卷收器。其中描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具有一根两件式的带轴,该带轴具有设置在带轴的两个部件之间的扭力杆。安全带可卷绕在该带轴的两个部件之一上,即带轴本体上;而带轴的另一部件,也称为型材端头,在车辆敏感地或安全带敏感地操控锁止装置时以与车辆固定的方式锁止。在安全带抽出力在带轴的第二部件被锁止时超过一个预定的安全带抽出力的情况下,带轴本体可以通过扭力杆的塑性变形围绕该扭力杆的纵轴线沿安全带抽出方向旋转。在此待克服的预定的安全带抽出力通过扭力杆的塑性变形极限来确定。该扭力杆由此形成第一力限制装置。
另外还设有第二力限制装置,该第二力限制装置并列于扭力杆作用,也就是同样设置在带轴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通过该第二力限制装置,力限制特征曲线可以独立于扭力杆而变化,从而例如可以实现渐减或渐增的力限制特征曲线。另外,可以通过第二力限制装置如此补偿在第一力限制装置激活的起始阶段中的安全带抽出力的短时下降或升高,即,使安全带卷收器的力限制特征曲线总体上均匀地且尽可能直接地伴随着开始的安全带抽出地对应于预设的力限制水平而走向。第二力限制装置可以通过不同的可塑性或弹性变形的区段(例如保险销或扭力套筒)来实现,这些区段并列于扭力杆连接带轴的两个部件。第二力限制装置作用期间,该安全带抽出长度通过可塑性变形的区段在结构上的构成来限制。
另外,由文献DE20110423U1也公开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其中,第二力限制装置由金属带形成,该金属带在受到力限制的安全带抽出期间通过隔板(Schikane)牵拉。该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第二力限制装置作用期间,该安全带抽出长度可以通过相应长的金属板的应用而显著变长,其中,消除的能量和由此实现的力限制水平在金属板穿过期间由于该隔板而几乎保持不变。该隔板本身通过嵌入件来实现,该嵌入件在带轴的部件之一上挂入,而金属板抗拉伸地保持在带轴的另一部件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两个并列作用的力限制装置的安全带卷收器,该安全带卷收器应该尽可能简单地构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安全带卷收器。本发明的其他优选的实施方式由从属权利要求给出。
根据本发明的基础构思建议:
-带轴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安全带卷收器的框架的支腿之间的区段中、在形成环形空间的条件下轴向重叠;以及
-第二力限制装置由带元件形成,所述带元件以第一区段贴靠在所述环形空间的径向外侧的壁部上且以第二区段贴靠在所述环形空间的径向内侧的壁部上,并且在所述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之间所述带元件转向至转向部位中;其中
-在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通过所述转向部位的环绕运行而相对运动时,所述带元件以能量消减的方式从外侧的壁部到内侧的壁部或从内侧的壁部到外侧的壁部展开或卷绕。
相对于现有技术公知的技术方案,所建议的安全带卷收器具有更多的优点。该安全带卷收器成本适宜,并且便于装配,因为第二力限制装置仅通过转向的带元件来形成。而且,不再需要迄今为止必不可少的构件,如隔板。另外,能量消除仅通过转向部位的环绕运行就能实现,在转向部位中带部件通过连续保持不变的弯曲在一个保持不变的水平上、以能量消减的方式产生变形。另外,第二力限制装置的作用持续时间可以通过选择相应长度的带元件而变长。
在此可以如此实现安全带卷收器的一种特别简单的结构,即,在受到力限制的安全带抽出期间,所述带元件以所述第一区段的端部和第二区段的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的转动方向相反地、形状配合地固定设置在所述带轴的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上。通过所建议的带元件的固定设置,该带元件伴随着开始的相对运动直接通过压力的传递展开或卷绕。在此,特别的优点在于,不需要特殊的部件或装配步骤就能够实现带元件的固定设置,并且仅需要将带元件嵌入。
此外建议,带元件具有至少两个转向部位,所述至少两个转向部位相对于所述安全带卷收器的转动轴线对称地设置。通过所建议的两个转向部位可以在激活第二力限制装置时实现对称作用的力,为了减轻所有构件的负载,这样对称作用的力至少部分地相互抵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托立夫开发公司,未经奥托立夫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84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