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取向处理剂、液晶取向膜及使用该液晶取向膜的液晶显示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8354.0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9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小田拓郎;筒井皇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7 | 分类号: | G02F1/1337;C08L79/08;C07D251/24;C08K5/349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取向 处理 使用 液晶显示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取向处理剂、用该液晶取向处理剂得到的液晶取向膜以及使用该液晶取向膜的液晶显示元件。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液晶显示元件的液晶取向膜主要使用所谓的聚酰亚胺类的液晶取向膜,该膜通过涂布以聚酰胺酸等聚酰亚胺前体或可溶性聚酰亚胺的溶液为主要成分的液晶取向处理剂且烧成而获得。液晶取向膜以控制液晶的取向状态为目的来使用。
作为液晶取向膜所要求的特性,可例举能控制液晶的取向、电压保持率(以下也称为VHR)优异、因直流电压而蓄积的电荷的松弛快、液晶晶胞内的离子量少、等。
另外,近年来,随着液晶显示元件的大型化,越来越要求开发出能耐受长期使用的液晶显示元件。为了能长期使用,要求即使长期照射来自背光单元的光或包含紫外线的太阳光特性也不会变化。因此,越来越要求开发出显示特性不会因背光源光或紫外线照射而大幅变化的液晶取向膜。
除了这些特性以外,近年来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作工艺中,也越来越要求引进照射紫外线来使液晶取向的工艺(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此外,近年来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作工艺中,通过液晶滴下工法(ODF)或PSA(Polymer Sustained Alignment:聚合物稳定取向)处理等引进了照射紫外线的工艺,越来越要求开发出对紫外线有耐受性的材料(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
作为提高液晶显示元件的耐光性的手段,例如专利文献1和2中进行了在液晶取向处理剂中添加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或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等添加剂来延长液晶的寿命的尝试。
此外,专利文献3中进行了在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或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中进一步添加抗氧化剂来延长液晶的寿命的尝试。
此外,专利文献4中报道,通过在液晶取向处理剂中添加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金属盐等,可防止所得的取向膜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分解。
另外,专利文献5和6中报道了在液晶取向处理剂中添加苯并三唑类化合物或受阻胺化合物来制造耐光性优异的液晶面板的方法。
但是,这些添加剂虽然有由UV(紫外线)照射导致的VHR降低的抑制效果,但存在液晶取向膜本身的VHR降低的问题。此外,烧成温度高的情况下,这些添加剂会升华或热分解,因此存在其效果减弱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具有三嗪骨架的二胺(专利文献7)。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昭56-1160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昭57-8442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昭57-10882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平10-14883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3-215592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2004-53685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特开2011-128597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液晶便览、丸善株式会社、液晶便览编辑委员会编、第233页
非专利文献2:液晶、第14卷、第3号、2010、175(27)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使用具有三嗪骨架的二胺来制造聚酰亚胺前体的情况下,虽然UV照射后的VHR升高,但具有三嗪骨架的二胺与酸二酐的反应性差,无法增加导入量。大量导入的情况下,虽然VHR降低被抑制,但已知无法得到高分子量体,所得液晶取向膜的耐摩擦性差。
鉴于上述状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取向处理剂,该液晶取向处理剂能获得耐磨擦性良好、且耐光性高的液晶取向膜。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进行了认真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含有具有三嗪骨架和羟基的化合物(以下也称为特定化合物)的液晶取向处理剂,能达到上述目的。
即,本发明具有以下的要点。
1.一种液晶取向处理剂,其特征在于,含有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1]
式中,R1~R14分别独立地是氢原子或二价有机基团,且R1~R14中的任意一个以上是包含碳数4以上的烷基的有机基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83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旗杆
- 下一篇:个性化信息推荐系统及其推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