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冷等离子体和光催化作用在微珠床中处理污水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58155.X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3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皮埃尔-亚力山卓·德沃;迪迪尔·帕尔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BEEWAIR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32 | 分类号: | C02F1/32;C02F1/72;A61L2/14;A61L2/10;A61L2/08;B01D53/00;B01D53/32;B01D53/88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福根;吴小瑛 |
地址: | 法国沙尔***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等离子体 光催化 作用 微珠床中 处理 污水 方法 | ||
1.一种用于处理在反应器(1)的入口(4)和出口(5)之间移动的污水(2)的方法,包括通过冷等离子体处理和通过UV-光催化剂的作用来处理所述污水,以便产生用于处理所述污水的氧化性物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冷等离子体污水同时用UV-光催化剂的作用处理所述污水,所述冷等离子体处理以结合至并位于多孔微珠(9)的床之内的方式进行,所述多孔微珠(9)被置于所述反应器(1)内并携带有所述光催化剂,从而产生氧化性物质以及将它们在所述床内扩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在所述反应器(1)内产生多孔微珠(9)的流化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在所述反应器(1)的所述入口(4)和所述出口(5)之间对所述污水进行至少一个周期的处理,所述处理周期包括光催化处理和被多孔微珠(9)部分吸收,光催化处理与冷等离子体处理以及被多孔微珠(9)部分吸收的组合,以及光催化处理和被多孔微珠(9)部分吸收。
4.用于实施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方法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限定使所述污水(2)在所述入口(4)和所述出口(5)之间移动的环路(6)的容器(3),其中安装有携带UV-光催化剂的多孔微珠(9)的床;
●针对所述多孔微珠(9)的至少一个UV辐射源;以及
●至少一个产生冷等离子体的介电阻挡放电装置(14),其以局部方式结合至多孔微珠的床内,以便同时进行UV辐射,以产生氧化性物质并使它们在所述床内扩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3)由相互同心的外壁和内壁所限定,UV辐射源(12)被安装在所述内壁(8)所限定的壳体内,而一系列介电阻挡放电装置(14)结合在所述容器(3)内部,所述容器(3)具有分别限定所述入口(4)和所述出口(5)的横向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阻挡放电装置(14)轴向设置且成角度分布在所述容器(3)中,或者在所述容器(3)的一个或多个流动横截面上从所述内壁(1)放射状地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3)由长形箱体(20)所限定,所述箱体的一个面上具有用于所述污水的所述入口(4),且在相对面上具有用于所述污水的所述出口(5),所述出口相对于所述入口侧向偏移,所述箱体含有多孔微珠的床,其中容纳有所述介电阻挡放电装置(14)和所述UV辐射源(12)。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3)由外周壁所限定,所述外周壁限定所述入口并与两个横向壁连接,其中一个横向壁限定所述出口(5)。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3)包括在所述容器内交错排列的一系列处理模块,每个所述处理模块包括可操控的支持物(29),所述支持物支持所述UV辐射源(12)和所述介电阻挡放电装置(14)。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3)被制成为可拆卸的盒体的形式,其包括安装基座(30),所述基座提供有临时紧固装置(31)以及用于所述介电阻挡放电装置(14)和所述UV辐射源(12)的电连接端子(33),多孔微珠(9)的床借助于可渗透待处理的所述污水的阻滞筛(10)而被保持在所述基座上。
11.如权利要求4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使多孔微珠(9)的床流化的系统(11)。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使多孔微珠(9)床流化的系统(11)允许对多孔微珠的床加压或减压。
13.如权利要求4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微珠(9)的孔径为至
14.如权利要求4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微珠(9)的直径为500um至5cm,优选1000um至8000um。
15.如权利要求4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微珠(9)由钛铁矿、沸石、活性碳和/或高锰酸钾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BEEWAIR公司,未经BEEWAIR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815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