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6106.2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4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上村一秀;前田拓洋;西田守贤;鴫石康亮;寺仓诚一;铃木英夫;近藤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机电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为了再利用工业废水而进行的净化处理的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对来自设备的工业废水实施重金属成分及悬浮颗粒等的去除以及基于微生物的有机物的分解去除等净化处理。被净化处理的处理水通常会释放到环境中,但是在很难确保工业用水的地方,对工业废水进行了净化处理的处理水被再利用为工业用水。
作为基于微生物的有机物的分解去除方法,利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Membrane Bioreactor,MBR)或生物膜法(Biofilm Reactor,BFR)。
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为在槽内利用活性污泥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利用过滤膜分离处理水与活性污泥的方法。膜分离活性污泥法具有如下优点,即能够提高活性污泥浓度,并且由于无需用于分离处理水与活性污泥的沉淀槽,因此容积效率较高。另一方面,若水质即废水中的有机物浓度在短时间内较大地变动,则处理能力无法跟进有机物浓度的变动,有时处理水中的有机物浓度会超过限制值。
生物膜法为使活性污泥以膜状附着在载体表面来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的方法。在膜(生物膜)表面进行与通常的活性污泥相同的处理,但是在膜内面由于营养源不足而成为休眠状态。有机物的浓度发生变动时,生物膜内部的污泥会活性化。即,活动的污泥的厚度与有机物浓度的变动相应地发生变动。由于维持与有机物浓度相应的活性污泥量,因此能够与有机物浓度的变动对应地持续进行处理。
废水处理装置中,通常适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中的任一个。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具备生物处理槽且能够应对所处理的水的流量的时间序列变动较大的情况的水处理装置。专利文献1的水处理装置中,将处理前的水引入流量调整槽,根据流量调整槽中的水的污浊负荷量,控制送至生物处理机构的水及送至臭氧处理机构的水的流量。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平11-244896号公报(权利要求1、段落至、至、图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专利文献1的水处理装置中需要暂时积存废水的流量调整槽,因此装置的容积效率较差。并且,臭氧处理较昂贵。而且,另外需要用于防止臭氧泄漏的附带设备,而且监视臭氧泄漏等运用变得复杂等成为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装置在水质变动较大时也能够稳定地处理废水的废水处理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其包括:第1生物处理装置,通过膜分离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第2生物处理装置,通过生物膜法处理废水;计测部,计测在所述第1生物处理装置及所述第2生物处理装置的上游流通的废水中的负荷浓度及流量;及控制部,由所述负荷浓度及所述流量计算负荷量,根据所述负荷量,决定供给至所述第1生物处理装置的所述废水的流量与供给至所述第2生物处理装置的所述废水的流量的分配比例,根据该分配比例,调整供给至所述第1生物处理装置的所述废水的流量与供给至所述第2生物处理装置的所述废水的流量。
此时,所述负荷量设为COD或BOD。
如上所述,使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的处理装置在废水的水质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动时,无法跟进处理能力。相对于此,使用生物膜法的处理装置能够根据水质的变动而变动处理能力。本发明的废水处理装置中利用上述特征,同时使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来实施有机物的分解处理。此时,监视废水中的负荷浓度与流量,并根据由负荷浓度与流量计算出的负荷量决定分配到采用各方法的处理装置的废水的分配比例,根据分配比例控制供给至各处理装置的废水的流量。由此,包含超过处理能力的负荷量的废水流入使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的处理装置,能够防止处理后的水中的有机物超过限制值。本发明的废水处理装置能够应对水质的变动,并且能够持续进行稳定的废水处理。
上述发明中,所述控制部存储第1阈值,当所述负荷量小于等于所述第1阈值时,所述控制部控制为向所述第1生物处理装置供给所述废水,并且停止向所述第2生物处理装置供给所述废水,所述负荷量大于第1阈值时,所述控制部控制为以规定的所述分配比例向所述第1生物处理装置及所述第2生物处理装置供给所述废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机电系统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机电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61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级可调节液压阀
- 下一篇:集成液压阀组及液压驱动系统及混凝土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