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致变色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5078.2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0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森力宏;平连利光;清水康智;寺西一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山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K9/02 | 分类号: | C09K9/02;C08L75/04;G02B5/23;G02C7/10;C09J11/06;C09J175/02;C09J175/04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永康;向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色 组合 | ||
1.一种光致变色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A)分子链中有脲键且四氢呋喃不溶成分为20.0~90.0质量%的聚氨酯-尿素树脂,及
(B)光致变色化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组合物,其中,前述(A)聚氨酯-尿素树脂包含由(A’)分子链中具有脲键且可溶于四氢呋喃的可溶性聚氨酯-尿素树脂与(C)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异氰酸酯基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反应所获得的树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致变色组合物,其中,前述(C)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为具有键结于仲碳的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致变色组合物,其中,相对于前述(A’)可溶性聚氨酯-尿素树脂100质量份,前述(C)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含量为4.0~20.0质量份。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致变色组合物,其中,前述(A’)可溶性聚氨酯-尿素树脂是由下述(A1)、(A2)、(A3)、及(A4)反应所获得的树脂,
(A1)选自于由聚碳酸酯多元醇及聚己内酯多元醇所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1种的多元醇化合物,
(A2)分子内具有2个异氰酸酯基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
(A3)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的氨基的含氨基化合物,
(A4)分子内具有1或2个能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基且分子内具有哌啶结构的赋予功能性的化合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致变色组合物,其中,获得前述(A’)可溶性聚氨酯-尿素树脂时使用的成分(A1)、(A2)、(A3)及(A4)的用量比例为,以前述(A1)成分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数为n1,以前述(A2)成分所含的异氰酸酯基的总摩尔数为n2,以前述(A3)成分所含的氨基的总摩尔数为n3,以前述(A4)成分所含的能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基的总摩尔数为n4时,n1:n2:n3:n4=0.30~0.89/1/0.10~0.69/0.01~0.2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组合物,其中,相对于前述(A)聚氨酯-尿素树脂100质量份,前述(B)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含量为0.1~20质量份。
8.一种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致变色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前述(A’)分子链中有脲键且可溶于四氢呋喃的可溶性聚氨酯-尿素树脂100质量份、前述(B)光致变色化合物0.1~20质量份、前述(C)聚异氰酸酯化合物4.0~20.0质量份、及(D)有机溶剂100~900质量份混合后,干燥除去有机溶剂,同时使前述(A’)可溶性聚氨酯-尿素树脂与前述(C)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反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致变色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前述(D)有机溶剂包含酮类、及仲醇或叔醇,且仲醇或叔醇相对于酮类的质量比为0.10~1.50。
10.一种光学物品,其包含将彼此相对的2片光学片或薄膜隔着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组合物所构成的粘着层粘合而获得的层积结构。
11.一种光学物品,其包含将彼此相对的2片光学片或薄膜隔着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组合物所构成的第1粘着层、及存在于该第1粘着层两侧的第2粘着层粘合而获得的层积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物品,其中,彼此相对的2片光学片或薄膜是由聚碳酸酯构成,第2粘着层是由表面自由能为40.0~65.0mJ/m2的聚氨酯树脂构成。
13.一种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物品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以下工序:
(I)将包含前述(A’)可溶性聚氨酯-尿素树脂100质量份、前述(B)光致变色化合物0.1~20质量份、前述(C)聚异氰酸酯化合物0.1~30质量份、及前述(D)有机溶剂100~900质量份的前驱体组合物延展于平滑基材上后,干燥去除(D)有机溶剂,且同时使前述(A’)可溶性聚氨酯-尿素树脂与前述(C)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反应而成为前述(A)聚氨酯-尿素树脂,之后,剥离平滑基材,制作于前述(A)聚氨酯-尿素树脂中分散有前述(B)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光致变色粘着性片的工序;以及
(II)在彼此相对的2片光学片或薄膜之间,隔着该光致变色粘着性片,粘合该2片光学片或薄膜,以制作该层积结构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山株式会社,未经德山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507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用途带
- 下一篇:花生红枣复合蛋白饮料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