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定件、固定件拆除结构及帘式安全气囊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3852.6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7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一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B19/10 | 分类号: | F16B19/10;B60R21/2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苏萌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拆除 结构 安全气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用于将被安装部件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上且容易从车辆的车身上拆除的固定件、将该固定件从车辆车身上拆除的固定件拆除结构、以及使用了该固定件的帘式安全气囊固定装置。这些构件以固定件为主要部件,且在该主要部件中具有相互相同的结构。以下,将帘式安全气囊还称作“CSA”。另外,CSA为Curtain Shield Airbag的简写。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现有的固定件以及使用该固定件将CSA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上的现有的CSA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固定件具备具有锁止销插入孔的夹箍主体、和被插入至夹箍主体的锁止销插入孔中的锁止销。
使用了现有的固定件的、CSA向车辆车身上的安装以下述方式被实施。在锁止销处于被插入至锁止销插入孔的中途的临时保持位置上的状态下,使夹箍主体的主体脚部插穿CSA的翼片的孔和隔板的脚部嵌合孔,从而压入车辆车身的固定件安装孔中。在主体脚部上设置有主体卡止爪,在主体脚部通过车身的固定件安装孔时,主体卡止爪后退,在主体脚部通过车身的固定件安装孔后,主体卡止爪通过弹性而回归至原来的位置从而卡合在车身的背面上。接下来,锁止销从临时保持位置被压入至正式保持位置,主体卡止爪无法再后退,固定件被正式固定并锁止在车辆车身上。
当维护时等的、需要将固定件从车辆车身拆下时,首先使用锁止销拆除用工具而将锁止销从夹箍主体拆除,从而使主体卡止爪能够后退。接下来,通过主体脚部和车身的固定件安装孔之间的狭窄的空间,而将夹箍主体拆除用夹具插入车身的背面,并将被设置为一对的主体卡止爪向内侧按压并使其后退,从而在该状态下将夹箍主体从车辆车身拔出,或者强行地将夹箍主体从车辆车身拔出。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200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现有的固定件、将该固定件从车辆车身上拆除的拆除结构、以及使用了该固定件的CSA固定装置中,在下述的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a)难以将固定件从车辆车身上拆卸下来。这是因为难以将夹箍主体拆除用夹具插入车身背面,而且难以在看不见的车身背面处将主体卡止爪向内侧进行按压。
(b)当在主体卡止爪没有完全地向内倒的状态下强行地将夹箍主体从车辆车身上拔出时,在主体卡止爪上将发生因固定件安装孔边缘部而使爪被削掉或产生塑性变形等的损坏。其结果为,将无法再利用夹箍主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从车辆的车身上拆除的固定件、将该固定件从车辆车身上拆除的拆除结构、以及使用了该固定件的CSA固定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固定件、将该固定件从车辆车身上拆除的拆除结构、以及使用了该固定件的CSA固定装置可以采取下述的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十七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固定件具备夹箍主体。夹箍主体沿着夹箍主体中心轴线而具有主体头部和主体脚部。在夹箍主体上形成有中央孔,所述中央孔跨及主体头部和主体脚部而延伸并在主体头部侧开口。在主体脚部上形成有主体卡止爪,所述主体卡止爪能够在与夹箍主体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进行弹性位移。固定件能够通过夹箍主体拆除用的夹具而从车辆的车身上被拆下。
在主体卡止爪上形成有槽,所述槽具有从主体卡止爪的外表面向主体头部侧且夹箍主体中心轴线侧倾斜而延伸的槽底面。
该结构适用于具有锁止销的固定件及不具有锁止销的固定件的两种固定件。在具有锁止销的固定件中,还将中央孔称为锁止销插入孔。
在根基于第一方式的、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固定件中,槽被形成在主体卡止爪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处。
在基于第一或第二方式的、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固定件中,槽底面的、包括夹箍主体中心轴线侧的端部在内的部分通过中央孔而向主体头部侧开放。由此,在将夹箍主体从车辆的车身上拆下时,能够将夹具插入到中央孔内并按压包括槽底面的端部在内的部分。
在基于第一至第三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固定件中,主体卡止爪具有外表面和与该外表面相比位于夹箍主体中心轴线侧的内表面,槽底面从主体卡止爪的外表面跨至内表面而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38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扭转振动衰减装置
- 下一篇:薄壁金属管推弯成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