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以及非水系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1113.3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0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岩井亚由美;吉富孝;西川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帝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16 | 分类号: | H01M2/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系 二次 电池 隔膜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以及非水系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以锂离子二次电池为代表的非水系二次电池被广泛普及用作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之类的便携用电子设备的主电源。而且,人们正在拓宽其向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主电源、夜间用电的蓄电系统等中的应用。伴随着非水系二次电池的普及,确保稳定的电池特性和安全性成为课题。
在确保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安全性方面,隔膜的作用是重要的。尤其是从关闭(shutdown)功能的观点考虑,目前使用着以聚烯烃为主要成分的聚烯烃微多孔膜。
然而,仅由聚烯烃微多孔膜形成的隔膜在暴露于比表现出关闭功能的温度更高的温度的情况下,有隔膜整体发生熔融(所谓的熔化(meltdown))的可能。
另外,聚烯烃树脂由于欠缺与其他的树脂、其他的材料的粘接性,因而聚烯烃微多孔膜与电极的粘接性不充分,其结果,有时会引起电池容量的降低、循环特性的降低。
因此,出于提高隔膜的耐热性、提高电极与隔膜的粘接性的目的,提出了在聚烯烃微多孔膜的一面或两面设置包含各种树脂和填料的多孔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7)。
其中,作为提高电极与隔膜的粘接性的技术,已知在聚烯烃微多孔膜上形成以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多孔层(以下称为“PVDF层”)而得到的隔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461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73123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1999/036981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24093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0-015917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表2008-508391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表2008-5248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PVDF层具有容易带电的性质,在电池的制造工序(例如发生与金属辊的摩擦的隔膜运送工序)中,容易带有静电。因此,具有PVDF层的隔膜带有静电而变得不易滑动,因此操作性降低。其结果,在电池的制造工序中引起隔膜的弯曲行进、运送褶皱等,从而很可能导致电池的产品不良。即使设置从隔膜去除静电的静电去除工序,也难以在整个的电池的制造工序中去除静电。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
基于上述状况,需要与电极的粘接性优异且操作性优异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
另外,基于上述状况,需要循环特性优异且制造成品率高的非水系二次电池。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具体手段如下所述。
<1>一种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其具备:
多孔基材,和
粘接性多孔层,所述粘接性多孔层设置于所述多孔基材的一面或两面,且包含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以及体积累积90%的粒径与体积累积10%的粒径之差为2μm以下的填料,所述粘接性多孔层满足下述的式(1),
式(1)0.5≤a/r≤3.0
式(1)中,a是多孔基材的一面上的粘接性多孔层的平均厚度(μm),r是粘接性多孔层中所含的填料的体积平均粒径(μm)。
<2>如上述<1>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其中,上述填料在上述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与上述填料的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为1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其中,上述粘接性多孔层在上述多孔基材的一面上的平均厚度为0.5μm以上、5μm以下。
<4>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其中,上述填料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01μm以上、10μm以下。
<5>一种非水系二次电池,其具备正极、负极和配置于上述正极以及上述负极之间的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所述非水系二次电池通过锂的掺杂/脱掺杂而获得电动势。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与电极的粘接性优异且操作性优异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循环特性优异且制造成品率高的非水系二次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说明以及实施例是对本发明进行例示,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表示的数值范围表示包含“~”的前后所记载的数值分别作为最小值以及最大值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帝人株式会社,未经帝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11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自动化无缝对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特高压换流站搬运轨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