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织物软化剂组合物的连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1054.X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0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9 |
发明(设计)人: | L·弗尔南德斯马丁内斯;O·埃尔贝斯;H·J·M·德梅耶雷;E·M·B·A·热尼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洁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D1/62 | 分类号: | C11D1/62;C11D3/50;C11D11/00;C11D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旭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织物 软化剂 组合 连续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备织物软化剂组合物的连续方法。本发明还涉及由所述连续方法获得的织物软化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多年来,二(C6-C14)烷基二(C1-C4烷基和/或羟烷基)季铵盐已用于家用产品中,如空气护理产品、衣物洗涤剂产品、和织物软化剂产品。在此类产品中,二(C6-C14)烷基二(C1-C4烷基和/或羟烷基)季铵盐递送抗微生物有益效果。
在生产过程方面,包含二(C6-C14)烷基二(C1-C4烷基和/或羟烷基)季铵盐的当前织物软化剂产品以批量方法制得。实际上,在此类批量步骤中,将不同成分加入到混合槽中,并然后混合。混合阶段后,必须进行生产过程的后续步骤,例如将成分混合物转移至包装线。此外,当制备具有不同配方的不同产品时,即使配方仅略微变化,也必须清洗混合槽,这要求中断生产过程。综上所述,制备织物软化剂产品的批量生产方法一般认为是低效且耗时的。
近来,已采用用于织物软化剂产品的连续生产方法。在典型的连续方法如在线方法中,构成织物软化剂产品主要部分如织物软化活性物质组合物的基本成分流动通过管线,并且将整理成分如染料、香料、有机硅等加入到流中,以形成成品。此外,在该在线过程中,可通过不暂停或中止来调节相关整理成分的加入,可制得具有不同整理成分的不同织物软化剂产品。综上所述,与批量方法相比,用于制备织物软化剂产品的连续方法一般认为更有效且较不耗时。从该角度考虑,优选采用连续方法而不是批量方法来制备织物软化剂产品。
然而已发现,当在连续方法中将二(C6-C14)烷基二(C1-C4烷基和/或羟烷基)季铵盐和香料一起配入到织物软化活性物质组合物中时,最终织物软化剂组合物由于粘度增加而变得不稳定,尤其是长期储存时。
因此,需要用于制备包含二(C6-C14)烷基二(C1-C4烷基和/或羟烷基)季铵盐和香料的稳定织物软化剂组合物的连续方法。实际上,本发明的目的是确定用于制备包含二(C6-C14)烷基二(C1-C4烷基和/或羟烷基)季铵盐和香料的稳定织物软化剂组合物的连续方法。
已发现,该目的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来满足。具体地讲,本发明提供了制备包含二(C6-C14)烷基二(C1-C4烷基和/或羟烷基)季铵盐和香料的织物软化剂组合物的连续方法,其中所述织物软化剂组合物的粘度在储存时保持稳定。
本发明的优点是提供制备稳定织物软化剂组合物的连续方法,所述组合物包含香料和较高含量的二(C6-C14)烷基二(C1-C4烷基和/或羟烷基)季铵盐,例如按所述织物软化剂组合物的重量计大于0.30%。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提供制备稳定织物软化剂组合物的连续方法,所述组合物包含香料和较低含量的二(C6-C14)烷基二(C1-C4烷基和/或羟烷基)季铵盐,例如按所述织物软化剂组合物的重量计小于0.23%,而在所述方法的某些部分中,二(C6-C14)烷基二(C1-C4烷基和/或羟烷基)季铵盐可达到高浓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织物软化剂组合物的连续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按所述织物软化剂组合物的重量计0.01%至1%量的二(C6-C14)烷基二(C1-C4烷基和/或羟烷基)季铵盐和香料加入到织物软化剂活性物质组合物中,所述织物软化剂活性物质组合物包含按所述织物软化剂活性物质组合物的重量计2%至25%的双-(2-羟乙基)-二甲基氯化铵脂肪酸酯;以及
b)通过施加1000至50000s-1的剪切,混合步骤a)中获得的组合,其中在步骤a)中,分开加入所述香料和所述二(C6-C14)烷基二(C1-C4烷基和/或羟烷基)季铵盐。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由所述方法获得的织物软化剂组合物。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文实例3-14的实验结果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定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洁公司,未经宝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10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