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扁平管翅片式热交换器以及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50975.4 | 申请日: | 2012-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05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 发明(设计)人: | M.F.塔拉斯;A.乔尔达;L.F.阿维拉;B.J.波普拉维斯基;J.L.埃斯福梅斯;M.沃尔德塞马亚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利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F17/00 | 分类号: | F28F17/00;F28D1/053;F25B39/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邓雪萌;傅永霄 |
| 地址: | 美国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扁平 管翅片式 热交换器 以及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用于在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之间传递热量的热交换器,其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热交换器板片和一个第二热交换器板片;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板片包括第一歧管、与所述第一歧管隔开的第二歧管,和在所述第一歧管与所述第二歧管之间延伸并包括多个纵向相隔延伸的管节的第一管排,每一个管节限定所述第一流体的内部流道;
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板片包括第一歧管、与所述第一歧管隔开的第二歧管,和在所述第一歧管与所述第二歧管之间延伸并包括多个纵向相隔延伸的管节的第二管排,每一个管节限定所述第一流体的内部流道,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板片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板片大体平行对齐,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板片的所述第一歧管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板片的所述第一歧管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侧相隔并置,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板片的所述第二歧管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板片的所述第二歧管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二侧相隔并置;
多个折叠翅片,其布置在所述第二流体通过所述热交换器的流动路径中并与所述第一管排和所述第二管排的所述多个管节可操作地关联,每一个折叠翅片的深度至少从所述第一管排的所述管节的前缘延伸至所述第二管排的所述管节的后缘,就所述第二流体流动通过的流动路径而言,所述第二管排布置在所述第一管排之后;和
隔离件,其布置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板片的所述第一歧管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板片的所述第一歧管之间以保持所述第一歧管之间所期望的间隔,
其中,对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板片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板片的至少其中之一,其第一歧管和第二歧管分别从各自管排的中心线偏移不相等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就所述第一流体而言,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板片的所述第二歧管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板片的所述第二歧管以流体流动连通方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板片的所述第二歧管具有在其侧壁形成的至少一个流动切口,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板片的所述第二歧管具有在其侧壁形成的至少一个流动切口,所述第二歧管并排布置,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板片的所述第二歧管上的所述至少一个流动切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板片的所述第二歧管上的所述至少一个流动切口对齐以限定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板片的所述第二歧管流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板片的所述第二歧管的所述第一流体的流动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板片的所述第二歧管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板片的所述第二歧管在公共界面壁的相对侧面上形成为单个歧管结构,所述公共界面壁具有至少一个延伸穿过其的流动切口,所述流动切口限定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板片的所述第二歧管流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板片的所述第二歧管的所述第一流体的流动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板片的所述第二歧管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板片的所述第二歧管形成为分离的歧管并通过限定第一流体流道的至少一个管道以流动连通的方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对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板片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板片的至少其中之一,其所述第一歧管从其相应管排的所述中心线偏移第一偏移距离,且其所述第二歧管从其相应管排的所述中心线偏移第二偏移距离,所述第一偏移距离与所述第二偏移距离不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第一管排和所述第二管排的所述管节的每一个包括扁平管节,其在通过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流体的流动方向上具有深度,且所述扁平管节的深度与所述折叠翅片的深度的比值在0.30与0.65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折叠翅片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悬突于所述第一管排的所述前缘之上的前缘部分,所述前缘部分悬突所述第一管排的所述扁平管节的深度的至多一半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折叠翅片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悬突于所述第一管排的所述前缘之上的前缘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利公司,未经开利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097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善照明效果的LED吸顶灯
- 下一篇:一种抗震支架主吊螺杆的加劲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