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吸入式坐便器及真空吸入式坐便器的工作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49518.3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0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韩承埈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承埈;林宰焕 |
主分类号: | E03D5/10 | 分类号: | E03D5/10;E03D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孙昌浩;刘灿强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吸入 坐便器 工作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吸入式坐便器,更详细地涉及在用户结束排便之后,不仅能够使排便被自动真空吸入而被处理,而且能够减少用于排便处理的水的使用量的真空吸入式坐便器及真空吸入式坐便器的工作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附属于建筑物等的卫生间设有冲水式坐便器系统,而附属于飞机或船舶等运输工具等的卫生间设有真空吸入式坐便器系统。
冲水式坐便器系统的情况下,作为用于坐便器的清洗的水,可利用以预定的压力提供的自来水,也可以利用储存于储水槽的水。
另一方面,真空吸入式坐便器系统的情况下,有一个真空泵与多个坐便器相连接的方式和各个坐便器分别与真空泵相连接的方式。
真空吸入式坐便器系统与冲水式坐便器系统相比,用水量少,因而适合附属于飞机等运输工具的卫生间。
最近,作为用于减少卫生间的用水量的努力的一环,实际上附属于建筑物的卫生间中也设置代替冲水式坐便器或者即使用水量少也可以处理排便的形态的坐便器。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考虑到如上所述的各种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用户结束排便之后,不仅能够使排便被自动真空吸入而被处理,而且能够减少用于排便处理的水的使用量的真空吸入式坐便器及真空吸入式坐便器的工作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用户在排便的过程中,吸入坐便器的内部的空气而去除排便引起的气味的真空吸入式坐便器及真空吸入式坐便器的工作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可自动检测用户的排便是否为大便的真空吸入式坐便器及真空吸入式坐便器的工作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不限于以上所提及的内容,对于未提及的其他目的,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通过以下记载内容明确地理解。
技术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真空吸入式坐便器包括:坐便器本体,在内部形成凹陷形态的排便空间,在上述排便空间的下部形成用于与排水管连接的排水口;坐便器座,后部与上述坐便器本体的上部铰链结合,用户能够坐在上述坐便器座的上部进行排便,或者男性用户在小便时能够将上述坐便器座立起来;用户检测传感器,设置于上述坐便器本体或上述坐便器座;吸入机构,设有排水阀和真空泵,上述排水阀设置于上述坐便器本体的排水口入口,当开放上述排水阀时,上述真空泵向上述排便空间传递吸力,以强制排便空间的内部的排便向排水管移动;大便检测传感器,设置于上述排便空间的下侧,排便流入于上述排便空间时,检测上述排便是否为大便;喷水喷嘴,沿着上述坐便器本体的上部内侧周围设置,以朝向上述大便检测传感器的周边喷水;供水机构,供给在上述吸入机构启动并完成排便空间内部的排便吸入的状态下,通过上述喷水喷嘴喷向上述大便检测传感器和其周边的水;以及控制部,控制上述吸入机构、大便检测传感器及供水机构,根据上述大便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上述供水机构向上述喷水喷嘴供给的水量。
根据上述大便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断排便为大便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可以进行控制,使得此时上述供水机构供给的水的压力高于排便为小便时的上述供水机构供给的水的压力。
上述供水机构可与预定压力的水管相连接。
还可以在上述水管的上部设置水泵。
还可以在上述坐便器本体的后侧上部设置用于朝向上述排便空间的内部供给空气净化剂的空气净化剂供给机构。
上述用户检测传感器可以为设置于坐便器座的下部的压力传感器。
上述用户检测传感器可以为设置于上述坐便器本体的红外线传感器。
可在设有上述真空泵的后方的排水管的上部设置止回阀。
还可以在与上述排便空间的中间高度相对应的上述坐便器本体的内部设置水位检测传感器。
还可以设置警报机构,若上述水位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水位,则上述警报机构借助上述控制部的控制告知发生异常。
上述坐便器本体可与沿着水平方向配置的排水管相连接。
上述坐便器本体可与沿着垂直方向配置的排水管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承埈;林宰焕,未经韩承埈;林宰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495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