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发泡体片以及树脂发泡复合体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48434.8 | 申请日: | 2012-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2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畑中逸大;斋藤诚;加藤和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J9/36 | 分类号: | C08J9/36;B32B5/18;C08J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发泡 以及 复合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发泡体片以及包含该树脂发泡体片的树脂发泡复合体。
背景技术
树脂发泡体以运送时的缓冲材料、绝热材料、包装材料、建筑材料为首,作为电子设备的密封材料、缓冲材料来使用。近年,伴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画面的大型化,作为密封材料、缓冲材料而使用的树脂发泡体的面积也变小,对树脂发泡体要求即使面积小也能发挥充分的密封性、缓冲性的柔软性。另外,电子设备也正在进行薄层化,对上述树脂发泡体也要求薄层化。
作为薄的树脂发泡体,已知通过在发泡中或后续工序中实施压缩处理、拉伸处理的方法、在发泡后实施涂布处理的方法而得到的发泡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但是,上述发泡片存在难以降低发泡倍率的问题,存在压缩了25%时的回弹力(25%压缩时的回弹应力)超过3N/cm2等压缩时的回弹力大的问题。
近年,随着便携设备的薄型化,使用树脂发泡体的设计间隙(gap、缝隙)变得非常狭窄(例如,0.1mm的间隙)、考虑到设计公差等,树脂发泡体被压缩到50%以上来使用也并不稀奇。但是,在这样的显示设备的非常狭窄的设计间隙中使用上述的压缩时的回弹力大的树脂发泡体时,由于高回弹力,例如有时会在显示部的液晶中产生显示不均等,引起显示不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901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4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树脂发泡体在市场上流通时,大多被连续卷取而形成为“连续性卷”、“长条卷”等卷状形态。因此,优选的是,树脂发泡体在卷取时不产生皱褶等,能够稳定地卷取。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观密度低、薄且柔软的、卷取时的稳定性(卷取稳定性)优异的树脂发泡体片。
近年,由于在安装有触摸面板的智能手机(smart phone)这样的设备中层叠有许多构件,因而不仅要求薄层化,而且要求各构件的厚度公差变小。因此,对上述设备所使用的树脂发泡体要求高的厚度精度。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脂发泡体片,其表观密度低、薄且柔软、卷取稳定性优异,进而厚度精度优异。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树脂发泡体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熔融而恢复为块状(bulk,非发泡状态),可以保持树脂发泡体的强度、抑制柔软性之类的物性的降低,并得到薄的树脂发泡体片。进而发现,通过使树脂发泡体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熔融而恢复为块状(非发泡状态),可得到在上述的基础上厚度精度优异的树脂发泡体片。本发明是基于这些见解而完成的。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发泡体片,其特征在于,表观密度为0.03~0.30g/cm3、50%压缩时的压缩应力为5.0N/cm2以下、厚度为0.05mm以上且0.40mm以下、长度为5m以上、宽度为300mm以上。
上述树脂发泡体片优选的是,由下述式(1)求出的值为25%以下。
(厚度公差)/(厚度的中心值)×100 (1)
厚度公差是指如下得到的值:在长度方向的1点处,沿宽度方向从一端部到另一端部每隔10mm测定厚度,进而在由上述长度方向的1点处沿长度方向移动1m的点处沿宽度方向从一端部到另一端部每隔10mm测定厚度,所得的全部测定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厚度的中心值是指如下得到的值:在长度方向的1点处,沿宽度方向从一端部到另一端部每隔10mm测定厚度,进而在由上述长度方向的1点处沿长度方向移动1m的点处沿宽度方向从一端部到另一端部每隔10mm测定厚度,将所得的全部测定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时处于中央位置的值。
上述树脂发泡体片优选的是,至少一个面的、由下述式(2)所定义的表面被覆率为40%以上。
表面被覆率(%)=[(表面的面积)-(表面存在的孔的面积)]/(表面的面积)×100 (2)
上述树脂发泡体片优选的是,通过使树脂组合物发泡、进而对表面进行加热熔融处理而形成。
进而,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发泡复合体,其在上述树脂发泡体片的至少一面侧具有粘合剂层。
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484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