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脂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46273.9 | 申请日: | 201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6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吉村和马;高本奈绪;笠井通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清奥利友集团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23D9/007 | 分类号: | A23D9/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金光军;刘灿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脂组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含有辣味成分、并且作为油脂而含有焙煎芝麻油的油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作为风味良好的食用油,已知有焙煎芝麻油(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并将其使用在各种烹饪品中。
另一方面,已知含有辣味成分的油脂组合物,例如,已知有降低体脂肪用的油脂组合物(参见专利文献2)。
但是,含有用于改善焙煎芝麻油的风味的辣味成分的油脂组合物还不为所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411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227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进行了锐意的研究,结果发现如下问题:作为焙煎芝麻油、特别是作为含有焙煎芝麻油的油脂组合物,并且具有预定颜色(在下文中所定义的油脂色值在130~350的范围内)的油脂、油脂组合物,使用其进行烹饪的烹饪品的咸味或香味会难以被感觉到,和/或会感到该烹饪品油腻。而且,作为研究结果还发现会使该烹饪品的美味度降低的问题。
油脂色值(25.4mm比色皿)=Y+10×R+10×B
Y:黄色片的数字
R:红色片的数字
B:蓝色片的数字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脂组合物及其烹饪品,该油脂组合物作为含有焙煎芝麻油的油脂组合物,能够使其烹饪品的咸味和香味被切实地感觉到、和/或难以感到油腻。
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下述(1)~(5)的技术方案。
(1)一种油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脂组合物是含有辣味成分9ppm以上且51ppm以下的油脂组合物,所述油脂组合物的40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为焙煎芝麻油,并且所述油脂组合物的按下述定义的油脂色值(25.4mm比色皿)在160~260的范围内。
油脂色值(25.4mm比色皿)=Y+10×R+10×B
Y:黄色片的数字
R:红色片的数字
B:蓝色片的数字
(2)所述(1)记载的油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辣味成分为辣椒素和/或二氢辣椒素。
(3)所述(1)或(2)记载的油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焙煎芝麻油的所述油脂色值(25.4mm比色皿)在130~350的范围内。
(4)所述(1)~(3)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油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脂组合物中,所述焙煎芝麻油以外的油脂成分是菜籽油。
(5)一种烹饪品,其特征在于,是使用所述(1)~(4)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油脂组合物进行烹饪而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油脂组合物及其烹饪品,该油脂组合物作为含有焙煎芝麻油的油脂组合物,能够使其烹饪品的咸味和香味被切实地感觉到、和/或难以感到油腻。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油脂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油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含有9ppm以上且51ppm以下辣味成分的油脂组合物,所述油脂组合物的40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为焙煎芝麻油,并且所述油脂组合物的按下述定义的油脂色值(25.4mm比色皿)在160~260的范围内。
油脂色值(25.4mm比色皿)=Y+10×R+10×B
Y:黄色片的数字
R:红色片的数字
B:蓝色片的数字
在此,上述定义的油脂色值(25.4mm比色皿)可通过将根据罗维朋法(Lovibond method)(日本油化学协会,基准油脂分析试验法2.2.1.1)而测定的Y、R、B的数字代入上式中而求出。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油脂组合物的油脂色值(25.4mm比色皿)应当在160~260的范围内,但优选为170~250的范围,更加优选为180~230的范围。
(辣味成分)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油脂组合物含有辣味成分。作为辣味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可以是辣椒、胡椒、花椒等的辣味成分,其中优选作为辣椒的辣味成分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特别优选为辣椒素。也可以不仅含有一种辣味成分而含有两种以上的辣味成分。优选为同时含有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清奥利友集团株式会社,未经日清奥利友集团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462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