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及包括该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45814.6 | 申请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4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渡津裕次;高畑和彦;面了明;西川和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B32B3/14;G06F3/04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俞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电容 触摸 传感器 包括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应用于设置有液晶面板等视频画面的移动电话、PDA、小型PC等输入设备的触摸传感器以及包括该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LCD)、有机发光装置(OLED)等的用途已得到扩大,在室外使用的各种显示物也利用LCD等。
例如在车、船、飞机等的仪表盘、车载导航装置、数码相机、移动电话、个人电脑等移动设备、或者建筑物、超市等所使用的数字标牌等中,广泛利用了LCD等。在这些电子设备中,广泛利用了显示器中兼有输入单元的触摸面板。
触摸面板的方式中,通常使用光学式、超声波式、电磁感应式、电阻膜式、或者静电电容方式,在与小型液晶显示器的组合中大多使用电阻膜式触摸面板。该电阻膜式触摸面板是将透明导电膜作为导体的输入开关,构成两片透明导电膜隔着间隔物相对的结构。通过触摸笔或手指的按压使电极面彼此接触并导通,从而能进行位置检测。
与此相对,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由于能够进行通常的电阻膜方式无法应对的多点检测、即多点触摸这一点,因此近年来正受到关注。关于上述透明导电膜,进行如下处理,从而使透明导电膜结晶化:在基材上形成透明导电膜,之后,为了获得耐久性而在规定温度(例如约150℃)下实施退火处理(热处理)。
然而,在现有的静电电方式的触摸面板中,存在如下显示器外观上及显示品质上的问题:即,由于存在透明电极的部分与不存在透明电极的部分的透明度不同,因此会表现为显示器画面的亮度与色调不同,使用者会看到透明电极的存在。作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该问题的方法,采用通过使相邻纵向或横向的透明电极之间的间隙变窄,从而使画面的透明度接近固定的方法。然而,在这样的触摸面板中也存在如下问题:即,相邻纵向或横向的透明电极之间的间隙较窄,因此若触摸到按键的周边部,则会导致相邻按键的误输入。
为了解决该问题,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防止误输入触摸面板。在该防止误输入触摸面板中,纵向透明电极2与虚拟电极4之间的间隙设定为约0.6mm以下,因此其结果为透明度接近固定。
此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触摸面板装置。在该触摸面板装置中,纵向透明电极2a~2n与虚拟电极列4a~4n之间的间隔变窄,虚拟电极列4a~4n沿着相邻的电极之间的间隙划分,因此透过度接近固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05-1891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05-2248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如专利文献1或2中所记载的配置虚拟电极的方法中,由于配置有虚拟电极,在该区域中的光线透过率会有所下降,从而导致显示器画面整体的亮度降低。
因此,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不采用使用虚拟电极的方法而维持显示器画面整体的亮度,并能够抑制透明导电部的显露的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及包括该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从研究原本是由于怎样的机理而引起透明导电部的显露的原因开始着手。因为,例如氧化铟锡(ITO:Indium TinOxide)透明电极的光透过率绝不会低于90%(在透明电极的厚度为20nm的情况下),因此对于光透过率是透明电极显露的原因这一现有的想法持有疑问。
此外,透明电极的表面反射率比较高,但在触摸传感器中使用者一侧配置有偏光板、圆偏光板的情况下,来自透明电极表面的反射光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鉴于上述问题,考虑到在现有的触摸传感器中实际观察到的透明电极的显露是否是由透明电极的光透过率以外的某种原因所引起的。若关于透明电极的显露原因的现有问题认识有误,则无法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法,因此本发明人为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反复进行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主要结构要素即树脂片材、与在树脂片材上形成透明导电部的实验工序,来确认透明电极的显露状况。另外,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通常通过在树脂片材上形成ITO等导电性氧化金属膜之后,利用退火处理使导电性氧化金属膜结晶化,从而得以形成。在反复实施对透明导电部进行退火处理的实验过程中,本发明人注意到在退火处理的前后,所观察到的透明电极的显露状况大不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458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