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二次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43856.6 | 申请日: | 2012-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95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26 |
| 发明(设计)人: | 上剃春树;中村佑介;御书至;山田将之;安部浩司;岛本圭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7 | 分类号: | H01M10/0567;H01M4/131;H01M4/36;H01M4/48;H01M4/587;H01M4/62;H01M10/0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钟晶;於毓桢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 ||
1.一种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其含有正极、负极、非水电解液和隔板,
所述正极含有集电体和在所述集电体上形成的正极合剂层,
所述正极合剂层含有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助剂和粘合剂,
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包含镍的含锂复合氧化物,
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整体所含有的全部镍量相对于全部锂量的摩尔比率为0.05~1.0,
所述非水电解液含有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膦酰基乙酸酯类化合物0.5~5.0质量%,
所述通式(1)中,R1、R2和R3各自独立地表示可被卤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烷基、烯基或炔基,n表示0~6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
所述含锂复合氧化物由一般组成式Li1+yMO2表示,
所述一般组成式中,-0.15≤y≤0.15,并且,M表示包括Ni、Co和Mn的元素组,
在将所述元素组M所包含的Ni、Co和Mn的元素数相对于所述元素组M的全部元素数的比例各自设为a(mol%)、b(mol%)和c(mol%)时,25≤a≤90、5≤b≤35、5≤c≤35以及10≤b+c≤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进一步含有包含镍以外的过渡金属的其他含锂复合氧化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所述摩尔比率为0.15~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以10~80质量%的比例含有所述包含镍的含锂复合氧化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所述正极合剂层的密度为3.7g/cm3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所述正极合剂层含有平均纤维长度为10~1000nm、平均纤维直径为1~100nm的碳纤维作为所述导电助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所述正极合剂层含有聚偏二氟乙烯和四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作为所述粘合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
所述负极含有集电体和在所述集电体上形成的负极合剂层,
所述负极合剂层含有负极活性物质,
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含有:组成元素中含有硅和氧的材料与碳材料的复合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所述负极活性物质进一步含有石墨质碳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在充电电压为4.3V以上使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所述通式(1)中的R3为炔基。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所述膦酰基乙酸酯类化合物为2-丙炔基(二乙基膦酰基)乙酸酯。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所述隔板具有多孔质层(I)和多孔质层(II),所述多孔质层(I)以熔点为140℃以下的树脂为主体,所述多孔质层(II)含有在150℃以下的温度不熔融的树脂或耐热温度为150℃以上的无机填料作为主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宇部兴产株式会社,未经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宇部兴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4385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相显微试样预磨机
- 下一篇:单轴抗压强度20—30MPa均质岩石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