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的止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42465.2 | 申请日: | 2012-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4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 发明(设计)人: | 安东尼奥·皮耶里博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东尼奥·皮耶里博尼 |
| 主分类号: | B65D23/06 | 分类号: | B65D2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雪;田军锋 |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装置 | ||
1.一种用于液体容器(C)的止滴装置(1),所述止滴装置(1)适于布置在所述容器(C)的出口开口(A)的高度处以允许倒出所述液体而同时避免在将所述容器(C)放回竖直位置时形成液滴,所述止滴装置(1)包括由弹性的且挠性的材料制成的第一板状元件(2),所述第一板状元件(2)在使用期间作为止滴装置以卷起的构型导入所述出口开口(A)中以限定管状导管(2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滴装置(1)包括由弹性的且挠性的材料制成的第二板状元件(3),所述第二板状元件(3)沿大致纵向方向伸展并且小于所述第一板状元件(2),所述第二板状元件(3)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二板状元件(3)叠置在所述第一板状元件(2)的表面(22)上并且第一端部(31)固定至所述第一板状元件(2)的外周部(23),使得当所述第一板状元件(2)大致沿着所述第二板状元件(3)的纵向轴线(x)卷起时,所述第二板状元件(3)的纵向侧边(32,33)在折叠阶段期间与所述第一板状元件(2)的所述表面(22)相接触,由此迫使所述第二板状元件(3)沿着所述管状导管(21)横向地布置,从而为流出所述容器(C)的所述液体限定一个或更多个强制路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滴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板状元件(3)中限定有一个或更多个开口(4),使得当所述板状元件(3)沿着所述管状导管(21)横向地布置时,通过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开口(4)来限定所述液体的所述强制路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滴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板状元件(3)中制造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开口(4)由具有锯齿形伸展部的狭槽(41)来限定,所述狭槽(41)限定多个连续的突部(5)和凹部(6),使得当所述第一板状元件(2)卷起且所述第二板状元件(3)沿着所述管状导管(21)横向地布置时所述突部(5)布置在彼此相交的两个平面(π,ω)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交的两个平面(π,ω)朝向所述表面(22)的当所述液体从所述容器(C)流出时所述液体适于在其上流动的部分(221)汇集。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止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突部(5)中的每一个突部的伸展轴线(y)相对于所述第二板状元件(3)的所述纵向轴线(x)横向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止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突部(5)中的每一个突部的所述伸展轴线(y)与所述第二板状元件(3)的所述纵向轴线(x)大致正交。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开口(4)是一个或更多个孔(42)。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止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状元件(3)的所述第一端部(31)通过焊接操作固定至所述第一板状元件(2)的所述外周部(23)。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止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状元件(3)的所述第一端部(31)通过快速联接装置固定至所述第一板状元件(2)的所述外周部(2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止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联接装置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板状元件(2)中的座部和形成于所述第二板状元件(3)上的突出部,在所述突出部上限定有一个或更多个阻挡元件,使得当所述突出部插入所述座部中时,所述阻挡元件防止所述第一板状元件(2)和所述第二板状元件(3)彼此脱离。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止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状元件(2)和所述第二板状元件(3)由平滑的且非渗透性的材料制成。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止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状元件(2)大致呈圆形形状,并且所述第二板状元件(3)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二板状元件(3)大致在所述第一板状元件(2)的直径的高度处叠置在所述表面(2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东尼奥·皮耶里博尼,未经安东尼奥·皮耶里博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4246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