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加热单元、用于车辆的加热装置及加热单元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41579.5 | 申请日: | 2012-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59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D·比特策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26 | 分类号: | H05B3/2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蔡胜利 |
地址: | 德国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层 热释放 加热装置 导热体 电加热单元 加热单元 热吸收 电加热装置 加热电阻 吸收热量 载热流体 粘合方式 制造 平行 释放 延伸 | ||
1.一种用于车辆加热装置(40)的电加热单元(20),所述电加热单元包括加热层(10)和导热体(22),其中,加热层(10)包括至少一个加热电阻(14),并且导热体(22)由金属制成且包括用于从加热层(10)吸收热量的热吸收面(32)和用于向载热流体释放热量的热释放面(34),其特征在于,导热体(22)包括基体(24)和至少两个热释放体(26),其中,基体(24)和热释放体(26)通过材料粘合方式连接到彼此或整体成形,其中,热吸收面(32)是基体(24)的面向加热层(10)且平行于加热层(10)延伸的表面,并且热释放面(34)是热释放体(26)的表面;并且基体(24)和加热层(10)通过材料粘合方式连接到彼此;以及
热吸收面(32)是被用作加热层(10)的基底,以使得所述基体(24)和加热层(10)通过材料粘合方式连接到彼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单元(20),其中,电绝缘的绝缘层(36)被设置在加热层(10)和基体(2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单元(20),其中,绝缘层(36)包含陶瓷材料或聚合物材料。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加热单元(20),其中,加热单元(20)包括至少一个插接装置(58;62),所述插接装置被设置成接合于在结构上相同的第二加热单元(20)的互补型插接装置(60;64)。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2之一所述的加热单元(20),其中,加热层(10)在其背离热吸收面(32)的侧面没有另一导热体,并且没有用于载热流体的流动区被设置在加热层(10)的背离热吸收面(32)的侧面上。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2之一所述的加热单元(20),其中,热释放面(34)大于热吸收面(32)。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2之一所述的加热单元(20),其中,热释放体(26)被形成为散热肋。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2之一所述的加热单元(20),其中,热释放体(26)沿垂直于热吸收面(32)的平面延伸。
9.一种用于车辆的加热装置(40),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单元(2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装置(40),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堆栈(38),所述堆栈至少有两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单元(2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装置(40),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使至少两个加热单元(20)彼此挤压的夹持装置。
12.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加热单元(20)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制造(S1)导热体(22);
-向热吸收面(32)施加(S2)绝缘层(36);以及
-向绝缘层(36)施加(S3)加热层(1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等离子涂覆方法向热吸收面(32)施加(S2)绝缘层(36)。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中,加热层(10)通过等离子涂覆方法、或网印方法、或作为电阻粘贴层被施加(S3)到绝缘层(3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巴斯托股份公司,未经韦巴斯托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4157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热翅片冲压后的集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饱水岩石冻胀力实时在线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