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冷却液控制阀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40508.3 | 申请日: | 2012-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8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 发明(设计)人: | 松坂正宣;佐藤忠祐;弓指直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冷却液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等的冷却系统所用的车辆用冷却液控制阀。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燃料效率等,车辆的发动机在发动机温度低的情况下进行暖机运转,在发动机温度上升后进行使该温度大致固定的控制。为此,一般存在如下系统,发动机的冷却系统通过恒温阀的开闭,在冷却水温度低的情况下,关闭该阀来不经散热器而是通过旁路使冷却水循环,在冷却水温度变高的情况下,打开该阀来使冷却水通过散热器循环,从而使冷却水温恒定。另外,冷却水在低温状态时通过暖机运转能使发动机温度提前上升到最佳温度,其后使发动机温度大致固定,以使燃烧稳定来提高燃料效率。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恒温器,在发动机出口侧的独立的热电偶感温室设有到散热器出口流路的通路,使得能够考虑到散热器出口侧液温进行工作。在该恒温器的热电偶中封入有热膨胀的感温蜡,根据冷却水温使阀体进行开闭动作。而且,在热电偶中组合有镍铬合金加热器等发热元件,使阀体开闭来对冷却水温进行电子控制。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螺线管阀,其具有利用弹簧向闭方向赋能的可动部。螺线管阀构成为在线圈非励磁时为闭状态,在线圈励磁时为开状态,因此能迅速进行开闭状态的切换。由此,在上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发动机出口侧设有螺线管阀的情况下,能立即进行冷却水不通过散热器而是通过旁路循环的阀闭状态和冷却水温度变高的情况下冷却水通过散热器循环的阀开状态的切换,阀的响应性良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3-3287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3402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在来自发动机的冷却水出口设有专利文献2记载的螺线管阀的情况下,当使该螺线管阀为闭状态时,冷却系统整体的冷却水的流动停止。在该状态下,发动机内部的热不向外部放出,因此会促进暖机。然而,在检测到发动机内的温度为规定温度而使螺线管阀开放时,螺线管阀立即为开状态,因此发动机外部未加热的冷却水一下流入发动机内部,促进了发动机的冷却。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1所示,发动机内的温度急剧降低,发动机的燃烧变得不稳定。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冷却液控制阀,其构成为能将阀体的开状态切换为使通常量的流体流通的状态和使比其少的流体流通的状态。
本发明的车辆用冷却液控制阀的第1特征构成在于,具备:阀体,其具有磁性体,控制流体的流通;阀座,其构成流体的流路,能与上述阀体抵接而关闭上述流路;螺线管,其利用磁力维持上述阀体与上述阀座的抵接状态;以及赋能机构,其将上述阀体向与上述流体的流通方向相反的方向赋能,上述阀体具备:第1阀体,其在上述螺线管发生作用时维持与上述阀座的抵接状态;以及第2阀体,其能在该第1阀体抵接于上述阀座的状态下使上述流体少量流通。
根据本构成,具备:阀体,其具有磁性体,控制流体的流通;阀座,其构成流体的流路,能与阀体抵接而关闭流路;螺线管,其利用磁力使阀体向与阀座抵接侧移动;以及赋能机构,其将阀体向与上述流体的流通方向相反的方向赋能,由此能在螺线管为通电状态时,利用磁力维持阀体与阀座的抵接状态,使阀体为闭状态,当螺线管为非通电状态时,不维持阀体与阀座的抵接状态,使阀体为能流通流体的开状态。
另外,阀体具备:第1阀体,其在螺线管发生作用时维持对阀座的抵接状态;以及第2阀体,其能在该第1阀体维持抵接状态的状态下使流体少量流通,因此阀体能切换为第1阀体打开而使通常的流体流通的状态和第2阀体打开而使少量的流体流通的状态。由此,在检测出发动机内的温度为规定温度,使冷却液控制阀为开状态时,能在初期打开第2阀体来使少量的冷却液流入发动机。其结果是,能防止发动机内的温度急剧降低,能稳定地进行发动机中的燃烧。
本发明的车辆用冷却液控制阀的第2特征构成在于,在上述第1阀体中形成有上述流体的流通孔,上述第2阀体构成为能切换为关闭上述流通孔的闭状态和打开上述流通孔的开状态,能利用来自上述第1阀体的上述螺线管的漏磁通维持上述闭状态,并且能通过减少对上述螺线管的通电电流而变更为上述开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未经爱信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405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