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工业设备的盘状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9679.4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84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2 |
发明(设计)人: | 戴维·肯尼思·平奇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维·肯尼思·平奇斯 |
主分类号: | F26B25/00 | 分类号: | F26B25/00;F26B23/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曹珂琼 |
地址: | 澳大利亚*** | 国省代码: | 澳大利亚;AU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工业 设备 盘状件 | ||
1.一种盘状件,该盘状件包括两个环形板,这两个环形板围绕着对应的外周边缘以一角度彼此连接,使得这两个环形板的对应的内周边缘彼此间隔开,每个环形板包括在其内边缘和外边缘之间延伸的一个或更多个一体式肋部。
2.一种工业设备,所述工业设备包括:
中空的轴;
一个或更多个中空的盘状件,每个盘状件包括两个环形板,这两个环形板围绕它们的外边缘彼此连接,每个环形板包括在其内边缘和外边缘之间延伸的一个或更多个一体式肋部,每个环形板的内边缘围绕着所述轴联接,并且彼此间隔开以使得所述盘状件与所述轴联接;和
一个或更多个孔口,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孔口沿所述轴的长度布置在每个盘状件的所述两个环形板之间,从而所述轴与每个盘状件流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状件或工业设备,其中,所述一体式肋部由所述环形板中的折痕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盘状件或工业设备,其中,所述一体式肋部在所述环形板的内边缘和所述环形板的外边缘之间径向地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盘状件或工业设备,其中,每个环形板都由一段材料片材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状件或工业设备,其中所述一体式肋部向着所述材料片材的一个边缘比向着所述材料片材的另一个边缘更深,使得所述材料片材围绕所述一体式肋部的较深端部更加弯曲以形成所述环形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状件或工业设备,其中所述一体式肋部通过将所述材料片材滚轧成形而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盘状件或工业设备,其中所述一体式肋部通过将所述材料片材卷曲、冲压或折叠而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盘状件或工业设备,其中每个板具有中心孔口,所述中心孔口的半径在0.2和0.5米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盘状件或工业设备,其中每个板的半径在0.4和1.5米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盘状件或工业设备,其中每个环形板的厚度在6和12毫米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2到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工业设备,其中,围绕所述轴联接的每个盘状件能够耐受至少6巴的内部压力而不显著变形。
13.根据权利要求2到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工业设备,其中所述工业设备是盘式干燥器。
14.一种将盘状件装配至工业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让中空的盘状件沿着中空的轴传递,使得所述盘状件的内部接近设在所述轴上的孔口,所述盘状件包括两个环形板,这两个环形板围绕它们的周边边缘彼此连接,每个环形板包括在其内周边缘和外周边缘之间延伸的一个或更多个一体式肋部;
将第一个环形板的内边缘连接到所述轴;和
将第二个环形板的内边缘连接到所述轴并与第一个环形板的内边缘间隔开,使得所述孔口被布置在两个环形板的内边缘之间,从而所述轴与所述盘状件流体连通。
15.一种构建工业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于一个或更多个中空的盘状件中的每个盘状件,让该盘状件沿着中空的轴传递,使得所述盘状件的内部接近设在所述轴上的相关联的孔口,所述盘状件包括两个环形板,这两个环形板围绕它们的周边边缘彼此连接,每个环形板包括在内周边缘和外周边缘之间延伸的一个或更多个一体式肋部;
将第一个环形板的内边缘连接到所述轴;和
将第二个环形板的内边缘连接到所述轴并与第一个环形板的内边缘间隔开,使得所述孔口被布置在两个环形板的内边缘之间,从而所述轴与所述盘状件流体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体式肋部向着每个环形板的内周边缘比向着外周边缘更深。
16.根据权利要求14到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首先将所述一体式肋部形成为在用来形成每个环形板的一段材料片材中的折痕。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包括将所述材料片材通过滚轧成形而形成所述一体式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维·肯尼思·平奇斯,未经戴维·肯尼思·平奇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967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