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像装置以及程序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9606.5 | 申请日: | 201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8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村上正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7/28 | 分类号: | G02B7/28;G02B7/36;G03B13/36;H04N5/225;H04N5/232;H04N13/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樊建中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 装置 以及 程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2眼式3D照相机中的自动聚焦(AF)动作。
背景技术
已知有如下的2眼式3D照相机,即通过两组光学系统以及两组摄像元件取得具有双眼视差的左右图像,并能记录为3维(3D)图像。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2眼式3D照相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0-1038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通常数码相机为了在进行摄影时对焦到作为摄影对象的被摄体上,进行自动聚焦动作。但是,在2眼式3D照相机中,因左右的光学系统个体,在形状或配置等上具有偏差,因此在根据一方的光学系统的影像进行双眼的自动聚焦动作时,有可能无法对被摄体适当地进行自动聚焦。此外,在根据双眼光学系统的影像而双眼分别独立地进行自动聚焦动作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通过左侧的光学系统进行对焦的被摄体和通过右侧的光学系统进行对焦的被摄体不一致的情况。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在2眼式3D照相机中也能对被摄体适当地进行自动聚焦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摄像装置具备:第1光学系统,具有第1聚焦透镜;第2光学系统,具有第2聚焦透镜;第1摄像元件,输出与经由上述第1聚焦透镜而形成的被摄体像相应的电信号;第2摄像元件,输出与经由上述第2聚焦透镜而形成的被摄体像相应的电信号;驱动控制部,使上述第1聚焦透镜及上述第2聚焦透镜在各自的光轴方向上移动,其中,使上述第1聚焦透镜移动至对焦位置附近,使上述第2聚焦透镜移动至基于移动后的上述第1聚焦透镜的位置决定的位置之后,使上述第1聚焦透镜及上述第2聚焦透镜独立地移动至各自的对焦位置。
(发明效果)
通过本公开中的技术,在2眼式3D照相机中也能对被摄体适当地进行自动聚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1的数码摄像机1的外观图。
图2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数码摄像机1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3为实施方式1的数码摄像机1的AF动作的示意流程图。
图4为表示变焦追踪曲线的例的图。
图5为实施方式1中数码摄像机1的AF动作的详细流程图。
图6A为表示基于实施方式1的数码摄像机1的左眼聚焦透镜的摆动动作下的中心位置来决定右眼聚焦透镜的可摆动范围的基准位置的示意图。
图6B为表示随着实施方式1的数码摄像机1的左眼聚焦透镜的摆动动作下的中心位置的转移,使右眼聚焦透镜的可摆动范围的基准位置转移的示意图。
图7为用于说明常温时的变焦追踪曲线的个体偏差的图。
图8A为表示常温時的变焦追踪曲线的图。
图8B为表示40℃时的变焦追踪曲线的个体偏差幅的图。
图8C为表示60℃时的变焦追踪曲线的个体偏差幅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是,有时会省略非必要的详细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已知事项的详细说明或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变得冗长,并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本发明。
另外,发明人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的内容而提供了附图以及以下的说明,但这并不意味着通过附图以及以下说明来限定权利要求书记载的主题。
(实施方式1)
首先,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1中的数码摄像机进行说明。
[1-1.数码摄像机的结构]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数码摄像机1的外观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数码摄像机1具备照相机主体2、镜头单元3、把手单元4、液晶监视器270等。镜头单元3容纳右眼光学系统、左眼光学系统、各种执行元件等。照相机主体2容纳控制器、图像处理部等。
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数码摄像机1的物理结构的示意框图。图2中,以箭头表示了要素间的电连接关系以及信号流向。
数码摄像机1具备光学系统110a及110b、变焦电机120a及120b、OIS执行元件130a及130b、聚焦电机140a及140b、CCD图像传感器150a及150b、图像处理部160、存储器200、控制器210、陀螺传感器220、卡片插槽230、存储卡240、操作部件250、液晶监视器270和内部存储器2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96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