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溶解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39287.8 | 申请日: | 2012-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2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康成;伊藤良泰;堤恭子;北村仁史;柴田尚纪;秋田朋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01F1/00 | 分类号: | B01F1/00;B01F3/04;B01F5/02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高迪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溶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空气等气体溶解于水等溶剂的气体溶解装置。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提出了能够小型化、能够抑制气液分离槽中紊流的产生且抑制大气泡流出的气体溶解装置(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气体溶解装置具备溶解罐,该溶解罐通过第一分隔壁和第二分隔壁这两个分隔壁,相对于液体的流动,其内部从上游侧到下游侧按气液混合槽、大泡流出防止槽、气液分离槽的顺序被划分。在该气体溶解装置中,流入溶解罐内的流体在气液混合槽中与气体混合,生成溶解有气体的液体,该液体依次流经大泡流出防止槽、气液分离槽。
而且,在气体溶解装置中,划分大泡流出防止槽和气液分离槽的第二分隔壁的、与划分气液混合槽和大泡流出防止槽的第一分隔壁相对的面,或者第一分隔壁的与第二分隔壁相对的面,设有沿溶解罐的纵向延伸的纵肋。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7782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气体溶解装置,为了提高通用性,要求能够向狭小空间设置的进一步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而做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能够进一步小型化、特别是能够减小纵向尺寸的气体溶解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气体溶解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溶解罐;第一分隔壁和第二分隔壁,设置于该溶解罐的内部;流出部,设置于溶解罐;以及气液混合槽、中间槽和气液分离槽,由第一分隔壁和第二分隔壁划分溶解罐的内部而形成,相对于溶解有气体的液体的流动,从上游侧到下游侧依次配置;流入溶解罐内的流体在气液混合槽中与气体混合而生成液体,该液体依次流经中间槽、气液分离槽,从流出部流出至溶解罐的外部,划分中间槽和气液分离槽的第二分隔壁与流出部设置成,使得液体沿水平方向在气液分离槽中流动。
优选地,在该气体溶解装置中,第二分隔壁和流出部设置成使得液体沿着中间槽的外表面沿水平方向流动。
优选地,在该气体溶解装置中,在气液分离槽中,设有从气液分离槽的顶面向下方延伸的纵肋。
优选地,在该气体溶解装置中,纵肋沿液体流动的方向设置多个。
优选地,在该气体溶解装置中,在第二分隔壁中,其上部被局部切口而形成切口部,流出部设在位于从切口部离开的位置的气液分离槽的底部。
优选地,在该气体溶解装置中,第二分隔壁设置成,使得中间槽从外侧包围由第一分隔壁划分的气液混合槽的周围。
优选地,在该气体溶解装置中,第一分隔壁和第二分隔壁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形状。
优选地,在该气体溶解装置中,气体循环配管设置于中间槽或气液分离槽的内部,该气体循环配管将滞留于气液分离槽的上部的气体供给至流入溶解罐内的流体。
发明的效果:
依照本发明的气体溶解装置,能够进一步小型化,特别是能够减小纵向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气体溶解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气体溶解装置的纵截面图。
图3(a)(b)(c)分别是图2所示的气体溶解装置中的溶解罐的A-A截面图、B-B截面图、C-C截面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气体溶解装置中的溶解罐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5是表示纵肋对气泡的移动抑制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溶解罐中的气体循环配管的周边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7是图1所示的气体溶解装置中的溶解罐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图1所示的气体溶解装置中的溶解罐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气体溶解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气体溶解装置的纵截面图。图3(a)(b)(c)分别是图2所示的气体溶解装置中的溶解罐的A-A截面图、B-B截面图、C-C截面图。图4是图2所示的气体溶解装置中的溶解罐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气体溶解装置1中,泵3固定于架台2上,溶解罐4纵放地安装于泵3上。泵3将水等溶剂在加压下供给至溶解罐4,在正面具备溶剂的吸入部5。吸入部5能够与吸入配管(未图示)连接。另外,泵3在上端部具备向上方突出的吐出部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92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