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7778.9 | 申请日: | 201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7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义信;岩濑胜则;仓田丈裕;前田学;米田善纪;手塚裕昭;石田纯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信越聚合物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13/28 | 分类号: | F24F13/28;B01D53/22;B01D71/70;B60H3/06;C08F32/00;C08K3/36;C08L4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牛海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系统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公开内容基于2011年8月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1—169478和2012年7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2—167071,并且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最近,根据技术的进步,在难以提高气密性的空间中,如在车辆中变得也可以提高气密性。在很多乘客长时间在这种高度空气密封的车辆上的情况下,将出现氧浓度降低或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乘客头疼或不悦。因此,需要适当地引入外部空气。
然而,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被污染物如颗粒物污染。因此,考虑到乘客健康,将外部空气直接引入至客舱中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作为用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存在将过滤器安装在通过其引入外部空气的进气口以便移除大气中的污染物如悬浮物的方法。
已经提出了使用通过由聚合物材料制造的非对称膜提供的气体渗透膜的空调系统(参见专利文献1)。该空调系统构造为在空气的进气口使用具有高气体渗透性的非对称膜作为过滤器以有效引入外部空气同时阻挡SPM(大气中的具有10μm以下的粒径的悬浮颗粒物)。此外,专利文献1描述了使用丝网体提高膜的机械强度以便限制气体渗透膜归因于外部应力所致的破裂,并且通过用粘合促进剂处理丝网体的表面而提高气体渗透膜的强度。
然而,即使通过这些方式提高气体渗透膜的强度,在专利文献1的实例中描述的气体渗透膜中,也存在由于大约40kPa的压力所致而破裂的气体渗透膜。因此,需要用于耐受更高压力的耐久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文献号2011—12114
发明内容
本公开内容考虑到以上问题做出,并且本公开内容的目标是,在使用气体渗透膜的空调系统中,提高气体渗透膜对外力如压力的耐久性,同时保持阻挡大气中的悬浮物的性质和气体渗透性。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方面,所述空调系统进行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通过渗透膜对要调节空气的空间供给气体和通过所述渗透膜从所述要调节空气的空间排出气体,
其中所述渗透膜是非对称膜,所述非对称膜由通过以下方式获得的环状烯烃加成聚合物制备:由下面给出的式(1)表示的环状烯烃官能性硅氧烷的加成聚合,或由式(1)表示的环状烯烃官能性硅氧烷和由下面给出的式(2)表示的环状烯烃化合物的加成聚合,其中衍生自由下面给出的式(1)表示的环状烯烃官能性硅氧烷的结构单元的比例是所述加成聚合物的5至100摩尔%,并且其中通过使用四氢呋喃作为溶剂的GPC测量的以聚苯乙烯换算计的数均分子量(Mn)是10,000至2,000,000。
[化学式1]
在式(1)中,R1是不具有脂族不饱和键的单价有机基团,并且彼此相同或不同,s是0至2的整数,i是0或1,并且j是1至4的整数。
[化学式2]
在式(2)中,A1至A4各自独立地是氢原子、卤素原子,选自各自具有1至10的碳数的烷基、烯基、环烷基、芳基、烷氧基、芳氧基和卤代烃基的取代基,或选自氧杂环丁烷基和烷氧基羰基的极性取代基。A1和A2、或A1和A3可以与它们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脂环结构、芳环结构、碳酰亚胺基或酸酐基。此外,k是0或1。
根据上述空调系统,渗透膜的伸长性提高,并且可以对渗透膜提供柔韧性。当膜通过外力如压力改变而临时变形,并且释放力时,可以限制膜的破裂。因此,可以提高渗透膜对外力如压力的耐久性同时保持对悬浮物的阻挡性和渗透膜的气体渗透性。非对称膜意指具有多孔层和与多孔层相邻的致密层的膜。上述非对称膜优选在致密层的表面上具有纳米尺寸的或微米尺寸的孔。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方面,聚合物材料是其中分散有二氧化硅填料的聚合物材料。在这种情况下,非对称膜的气体渗透性提高。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三方面,非对称膜在23±2℃并且在没有跨越膜的压力差下的氧渗透系数P(O2)与二氧化碳渗透系数P(CO2)之间的比例满足下面给出的式(3)。在这种情况下,获得更加显著的效果。
1.0<P(O2)/P(CO2)<1.7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信越聚合物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电装;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信越聚合物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77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泵体可调跳动公差检具
- 下一篇:一种激光式铅球核心力量训练及信息反馈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