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冲击特性优异的高强度钢板及其制造方法、高强度镀锌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7610.8 | 申请日: | 201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7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川田裕之;丸山直纪;村里映信;南昭畅;长谷川一;若林千智;冲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1D9/46;C22C38/14;C22C38/58;C23C2/02;C23C2/06;C23C2/28;C23C28/00;C25D5/2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王灵菇;白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特性 优异 强度 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镀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强度钢板及其制造方法、高强度镀锌钢板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具有优异的耐冲击特性的高强度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本申请基于2011年7月29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1-167661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在谋求汽车的轻质化的同时提高冲撞安全性,一直要求提高汽车所用的钢板的强度,同时提高耐冲击特性。
作为冲撞吸收能大的高强度钢板,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以重量%计含有C:0.05~0.3%、Si:2.0%以下、Al:0.01~2.0%、Mn:0.5~4.0%、Ni:0~5.0%、P:0.1%以下、S:0.1%以下、N:0.01%以下,剩余部分由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且满足1.5-3.0×C≤Si+Al≤3.5-5.0×C及Mn+(Ni/3)≥1.0(%)的化学组成,而且钢板的烧焊硬化量为50MPa以上的高强度钢板。
此外,专利文献2中,作为冲撞吸收性优异的高强度钢板,记载了一种具有高静动比的高延展性高强度钢板,其具有由按式VB≤(TSs/60)-1(TSs:静态拉伸试验中的抗拉强度(MPa))给出的体积率VB的贝氏体、C含量为1.2质量%以下且体积率为5%以上的残余奥氏体和剩余部分为铁素体构成的钢组织,静态拉伸试验中的屈服比为0.6以上,具有动态拉伸试验中的抗拉强度和静态拉伸试验中的抗拉强度之比TSd/TSs满足按式TSd/TSs≥0.8+(300/TSs)(TSd:应变速度1000/秒的动态拉伸试验中的抗拉强度(MPa))给出的关系的高静动比。
此外,专利文献3中,作为冲击特性优异的高强度冷轧钢板的制造方法,记载了下述制造方法,其在对具有C:0.08~0.18质量%、Si:1.00~2.0质量%、Mn:1.5~3.0质量%、P:0.03质量%以下、S:0.005%质量%以下、T.Al:0.01~0.1质量%的组成,按式(Mn偏析度=(板坯中心部Mn浓度-基础Mn浓度)/基础Mn浓度)定义的Mn偏析度为1.05~1.10的板坯进行热轧以及冷轧,然后在连续退火线中在750~870℃的双相区或单相区进行保持时间60秒以上的加热,然后在720~600℃的温度区域内以10℃/秒以下的平均冷却速度进行冷却,然后以10℃/秒以上的平均冷却速度冷却到350~460℃,在保持30秒~20分钟后,冷却到室温,形成多边形铁素体+针状铁素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马氏体这5相组织。
专利文献4中,作为用作汽车用钢板的钢板,记载了以质量%计含有C:0.05~0.25%、Si:0.5%以下、Mn:1~3%、P:0.1%以下、S:0.01%以下、Al:0.1~2%、N:低于0.005%,且满足Si+Al≥0.6%、(0.0006Al)%≤N≤0.0058%-(0.0026×Al)%、Al≤(1.25×C0.5-0.57Si+0.625Mn)%,剩余部分由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的合金化热浸镀锌钢板。
专利文献5中,作为能量吸收特性优异的高强度合金化热浸镀锌钢板,记载了以具有含有C:0.05~0.20质量%、Si:0.3~1.5质量%、Mn:1.0~2.5质量%、P:0.1质量%以下,剩余部分由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的成分组成,且具有含有合计25~50体积%的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中的1种或2种、剩余部分由铁素体和贝氏体组成的显微组织的钢板作为基材,对其两表面实施了合金化热浸镀锌的钢板。
专利文献6中,作为表面性状以及冲击吸收性优异的高延展性型高强度冷轧钢板,记载了以重量比含有C:0.06~0.25%、Si:2.5%以下、Mn:0.5~3.0%、P:0.1%以下、S:0.03%以下、Al:0.1~2.5%、Ti:0.003~0.08%及N:0.01%以下,剩余部分由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且Ti含量满足(48/14)N≤Ti≤(48/14)N+(48/32)S+0.01的关系,冷轧-再结晶退火后的组织为以体积率计含有5%以上的残余奥氏体的组织。
专利文献7中,作为低温韧性优异的高延展性高强度钢板,记载了具有以面积%计贝氏体为60%以上、残余γ为1~20%、剩余部分实质上由铁素体组成的组织,残余γ存在于贝氏体粒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15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9440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300452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未经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76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