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搪塑成型用粉末状聚氨酯脲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7337.9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2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斋藤晃一;川崎昂;川口觉博;都藤靖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G18/10 | 分类号: | C08G18/10;B29C4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丁香兰;李洋 |
地址: | 日本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成 粉末状 聚氨酯 树脂 组合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搪塑成型用粉末状聚氨酯脲树脂组合物,其是含有聚氨酯脲树脂(D)和添加剂(N)的搪塑成型用粉末状聚氨酯脲树脂组合物,所述聚氨酯脲树脂(D)中丙酮的2分子缩合物、丁酮的2分子缩合物和甲基异丁基酮的2分子缩合物的合计含量为1000ppm以下,所述聚氨酯脲树脂(D)形成了热塑性聚氨酯脲树脂颗粒(P),该热塑性聚氨酯脲树脂颗粒(P)在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系数SF1为101~200、形状系数SF2为120~240,并且体积平均粒径为20μm~500μ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脲树脂颗粒(P)是在水性介质中形成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其粒径分布(Cv)为20~55。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聚氨酯脲树脂(D)的脲基浓度为0.5重量%~10重量%,氨酯基浓度和脲基浓度的合计为4重量%~20重量%,熔点为160℃~260℃,并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5~0℃。
5.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聚氨酯脲树脂(D)是异氰酸酯基末端氨酯预聚物(A)与脂环式二胺和/或脂肪族二胺(B)反应得到的热塑性聚氨酯脲树脂;
所述异氰酸酯基末端氨酯预聚物(A)是由脂肪族系二异氰酸酯(a1)和含有单醇(a2)、数均分子量为500~10000的高分子二醇(a3)以及根据需要含有的低分子二醇(a4)的活性氢成分形成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作为所述高分子二醇(a3),使用具有0~7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聚酯二醇(a31)以及高分子二醇(a32),
所述高分子二醇(a32)具有比所述(a31)的溶解度参数低1.2~3.0的溶解度参数,并且具有-75℃~-4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活性氢成分还含有通式(1)表示的含有活性氢的化合物;
【化1】
通式(1)中,R1表示1元或多元的含有活性氢的化合物脱去1个活性氢后的1价基团或羟基;R1为2个以上的情况下,各个R1相同或不同;R2表示2元的含有活性氢的化合物脱去2个活性氢后的2价基团,R2为2个以上的情况下,各个R2相同或不同;Y表示3元以上的芳香族多元羧酸脱去全部的羧基后的3价以上的基团;Y的芳香环由碳原子构成,其碳原子上可以结合有羧基以外的取代基和/或卤原子,但其中至少一个碳原子未结合有取代基;a表示1以上的整数,b表示0以上的整数,并且满足3≦a+b≦d-1,其中,d表示所述芳香族多元羧酸的包括羧基在内的全部取代基置换为氢原子的情况下构成芳香环的碳原子上结合的氢原子的数量,即表示芳香环上可取代的部位的数量。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脲树脂颗粒(P)的表面附着有作为所述添加剂(N)的吸油无机微粒,以所述(P)重量为基准所述吸油无机微粒的量为0.2重量%~5重量%,所述吸油无机微粒是在体积平均粒径为0.1μm~5μm的无机微粒中预先吸收脱模剂而成的。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添加剂(N)至少含有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
【化2】
通式(2)中,R3表示1元或多元的含有活性氢的化合物脱去1个活性氢后的1价基团或羟基;2个以上的R3各自相同或不同;V表示3元以上的芳香族多元羧酸脱去全部的羧基后的3价以上的基团,V的芳香环上的至少一个成环碳上结合有氢原子;c是满足2≦c≦(d-2)的整数,其中,d表示所述芳香族多元羧酸的包括羧基在内的全部的取代基置换成氢原子的情况下构成芳香环的碳原子上结合的氢原子的数量,即表示芳香环上可取代的部位的数量;W表示m元以上的含有活性氢的化合物脱去m个活性氢后的基团;m表示2~10的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733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加氢双环戊二烯树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