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交替型压缩机的连接杆/活塞构造和用来组装用于交替型压缩机的连接杆/活塞构造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36460.9 | 申请日: | 2012-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78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16 |
| 发明(设计)人: | A·L·罗曼;C·K·塔克莫里;P·R·C·库托;W·勒特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而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F04B53/14;F04B39/1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白皎 |
| 地址: | 巴西*** | 国省代码: | 巴西;B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交替 压缩机 连接 活塞 构造 用来 组装 方法 | ||
1.一种用于交替型压缩机的连接杆/活塞构造,所述连接杆/活塞构造包括至少一个活塞(1)、至少一个中间元件(2)和至少一个连接杆(3),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1)包括至少一个非贯通的轴向通道(11);
所述中间元件(2)包括至少一个贯通的轴向通道(21);
所述连接杆(3)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端部(31);
所述中间元件(2)被可靠地容纳在所述活塞(1)的非贯通的轴向通道(11)内;并且
所述连接杆(3)的连接端部(31)被可靠地容纳在所述中间元件(2)的贯通的轴向通道(2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交替型压缩机的连接杆/活塞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的非贯通的轴向通道(11)是圆柱形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交替型压缩机的连接杆/活塞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2)是圆柱形的。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于交替型压缩机的连接杆/活塞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的非贯通的轴向通道(11)的内径类似于所述中间元件(2)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交替型压缩机的连接杆/活塞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2)的贯通的轴向通道(21)是圆柱形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交替型压缩机的连接杆/活塞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的连接端部(31)是圆柱形的。
7.根据权利要求1、5或6所述的用于交替型压缩机的连接杆/活塞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2)的贯通的轴向通道(21)的内径类似于所述连接杆(3)的连接端部(31)的外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交替型压缩机的连接杆/活塞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2)被可靠地容纳在所述活塞(1)的非贯通的轴向通道(11)的封闭的端部中。
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交替型压缩机的连接杆/活塞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2)具有与所述活塞(1)的非贯通的轴向通道(11)的内表面的径向物理接触部(R1)和轴向物理接触部(A1)。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交替型压缩机的连接杆/活塞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的连接端部(31)具有与所述中间元件(2)的贯通的轴向通道(21)的内表面的径向物理接触部(R2),和与所述活塞(1)的非贯通的轴向通道(11)的内表面的轴向物理接触部(A2)。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10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交替型压缩机的连接杆/活塞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活塞构造包括布置在所述中间元件(2)的外表面和所述活塞(1)的非贯通的轴向通道(11)的内表面之间的粘结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到10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交替型压缩机的连接杆/活塞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活塞构造包括布置在所述连接杆(3)的连接端部(31)和所述中间元件(2)的贯通的轴向通道(21)的内表面之间的粘结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用于交替型压缩机的连接杆/活塞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包括聚合物树脂。
14.一种用来组装如权利要求1到13中限定的用于交替型压缩机的连接杆/活塞构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同时连接至少一个活塞(1)、至少一个中间元件(2)和至少一个连接杆(3)的步骤,其中所述中间元件(2)被固定在活塞(1)内,并且所述连接杆(3)被固定在中间元件(2)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来组装用于交替型压缩机的连接杆/活塞构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活塞(1)、中间元件(2)和连接杆(3)之间的同时固定期间至少施加粘结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来组装用于交替型压缩机的所述连接杆/活塞构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包括聚合物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而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而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646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