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窥镜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5275.8 | 申请日: | 2012-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7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冈崎善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
背景技术
已知如下的方法:将引导线插入体腔中,将引导线的布置在体外的端部从内窥镜的通道插入,并且将内窥镜沿着引导线插入体腔中。根据该方法,引导线能够容易地到达器官的里侧,由此内窥镜可以沿着引导线插入器官的里侧。
当内窥镜插入心膜腔中时,诸如血液等的体液可能附着于观察光学系统而妨碍观察。为了解决该问题,传统地,已知包括用于清洁观察光学系统的清洁通道(和清洁喷嘴)的内窥镜(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在该内窥镜中,在清洁通道中膨胀的气囊(balloon)防止污物进入清洁通道。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037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内窥镜如上所述地沿着引导线插入心膜腔中的情况下,难以在引导线插通清洁通道的状态下清洁观察光学系统。这是因为在引导线插通清洁通道的状态下在清洁通道中不存在用于插入清洁喷嘴的间隙。即使具有间隙,在同时将两根管插入清洁通道的情况下,气囊难以完全密封清洁通道。
在引导线所插通的引导线插入通道和清洁通道独立地设置的情况下,插入部的直径增大,从而当插入部被插入体腔中时,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鉴于上述情况实现了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小插入部的直径并且即使在插入引导线的状态下也能清洁观察光学系统的内窥镜。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其包括:细长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能够插入体腔中;观察光学系统,所述观察光学系统载置在所述插入部的顶端并且从被摄体收集光;通道部,所述通道部沿所述插入部的长度方向形成,流体流过所述通道部,并且引导线插通所述通道部;密封部,所述密封部设置于所述通道部并且在所述引导线插通所述通道部的状态下所述密封部使得所述通道部和所述引导线之间的间隙密封;以及开口部,所述开口部设置在所述密封部的基端侧,所述开口部将流经所述通道部的流体朝向所述观察光学系统排出。
根据该一个方面的内窥镜,在引导线插通沿插入部的长度方向形成的通道部的状态下密封部使得通道部和引导线之间的间隙密封。当流体在该状态下流经通道部时,流经通道部的流体从设置于通道部的比密封部靠基端侧的开口部朝向观察光学系统排出。因而,可以通过流体去除附着于观察光学系统的表面的污物等,由此确保令人满意的观察视野。
具体地,根据该一个方面的内窥镜,即使在引导线插通通道部的状态下也能清洁观察光学系统。此外,引导线所插通的通道部和流体所流经的通道部共用以减小插入部的直径,由此使得几乎不会影响内窥镜的观察。
该一个方面的内窥镜可以包括封闭部件,所述封闭部件设置在所述开口部的顶端侧,在所述引导线未插通所述通道部的状态下所述封闭部件封闭所述通道部。
利用此构造,在引导线未插通通道部的状态下,封闭部件可以在开口部的顶端侧封闭通道部。因而,在引导线插通通道部的状态下以及在引导线未插通通道部的状态下,流经通道部的流体均可以从设置于通道部的开口部朝向观察光学系统排出,并且可以通过流体去除附着于观察光学系统的表面的污物等。
在该一个方面的内窥镜中,所述封闭部件可以是止回阀,所述止回阀允许所述引导线从顶端侧向基端侧插入,而防止所述流体从基端侧向顶端侧流动。
利用此构造,在引导线未插通通道部的状态下止回阀可以在开口部的顶端侧可靠地封闭通道部。因而,流经通道部的流体可以从设置于通道部的开口部朝向观察光学系统排出,并且可以通过流体去除附着于观察光学系统的表面的污物等。
在该一个方面的内窥镜中,所述封闭部件可以是具有插孔的弹性体,当插入所述引导线时,所述弹性体径向向外膨胀,而当拔出所述引导线时,所述弹性体径向向内收缩。
利用此构造,在引导线未插通通道部的状态下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在开口部的顶端侧封闭通道部。因而,流经通道部的流体可以从设置于通道部的开口部朝向观察光学系统排出,并且可以通过流体去除附着于观察光学系统的表面的污物等。
在该一个方面的内窥镜中,所述封闭部件可以是多个加压构件,所述多个加压构件向所述通道部的径向内侧加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林巴斯株式会社,未经奥林巴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52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