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向生物体适用液选择性地添加氢气的选择性氢添加器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35228.3 | 申请日: | 2012-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7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文武;濑尾知树;黑川亮介;佐藤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2F1/68 | 分类号: | C02F1/68;B01F1/00;B01F5/06;A61K33/00;A61P3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体 适用 选择性 添加 氢气 器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生物体适用液选择性地添加氢气的选择性氢添加器具。
背景技术
作为制造含氢生物体适用液的方法,已知如下方法:应用家庭用电解富氢水生成装置的方法,使作为氢发生剂的金属镁的金属片与生物体适用液接触的方法(日本特开2007-167696)。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6769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希望使用氢发生剂得到含氢生物体适用液的情况下,氢发生剂在使氢分子溶存于生物体适用液时,经常会使生物体适用液的特性也改变。例如,在氢发生剂为金属镁的情况下,产生氢时,根据以下的式(1)、(2),镁离子会溶出至生物体适用液中,同时其pH偏向碱性。
Mg+2H2O→Mg(OH)2+H2···式(1)
Mg(OH)2→Mg2++2OH-···式(2)
但是,在氢发生反应的前后,基本不希望自然或人工地改变已经组成的生物体适用液的成分构成。成分的变化关系到茶、矿泉水等生物体适用液的味道的改变。
因此,期望开发出一种不改变生物体适用液的成分构成的含氢生物体适用液的制造器具。
此外,在食品卫生法中可以与食品接触的添加剂只有公认的属于“食品添加剂”的物质。
因此,使用氢发生剂制造含氢生物体适用液时,使作为氢发生剂的镁、氢化物直接与生物体适用液接触会违反食品卫生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将包含金属铝、金属镁等氢发生剂作为必需成分的氢发生体系容纳于具有做出了放出氢气而使水实质上不流入、和/或放出氢气而使水实质上不流出的设计的气液分离部的氢气气泡形成体,并且通过在氢气气泡形成体内使氢发生剂与发生用水反应,对于由氢气气泡形成体产生的氢气,使氢溶存于生物体适用液,而使氢发生反应中使用的发生用水实质上不流出到生物体适用液中,从而解决上述问题。另外,将氢气送入到容纳生物体适用液的密闭容器气相部,得到含氢生物体适用液,从而解决课题。另外,还可以将气相的高压·高浓度氢气通过振荡密闭容器而溶存于生物体适用液,得到高浓度或过饱和含氢生物体适用液,从而解决课题。
发明的效果
通过应用这样的手段向生物体适用液中供氢,可以不改变生物体适用液的特性地获得含氢生物体适用液。此外,应用这样的手段,还可以在家庭、工作场所、街头、店铺等各种场所不改变任意饮料香味地简单地制造高浓度氢饮料。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气液分离部的俯视图和正视图。
图1B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气液分离部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将图1中所示的气液分离部安装于氢气气泡形成体而成的选择性氢添加器具的正视图。
图3是示出将图1中所示的气液分离部安装于氢气气泡形成体而成的选择性氢添加器具的其它例子的正视图。
图4是示出将作为气体透过膜的气液分离部安装于氢气气泡形成体而成的选择性氢添加器具的其它例子的正视图。
图5是示出对图4中所示的氢气气泡形成体安装外壳而成的选择性氢添加器具的其它例子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生物体适用液是指作为应用本发明而溶存氢的对象的、水或水溶液等用于生物体的液体。生物体适用液除了水以外,包含清凉饮料水、茶和咖啡等饮料。通过使生物体适用液中溶存氢而得到的含氢生物体适用液,通过吸入(喷雾)、饮用、注射等用于生物体,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含氢生物体适用液、以及高浓度或者过饱和含氢生物体适用液的作用成分是氢,其作用主要涉及抑制氧化应激,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本发明中,氢发生剂是指产生氢的物质。离子化倾向比氢高的金属、含有金属氢化物的氢化化合物等通过与水接触而产生氢的物质均包含在氢发生剂之内。考虑到食品卫生法、反应产物的安全性等,优选使用属于食品添加剂的离子化倾向比氢高的金属(镁、铝、锌、铁、钴等)。其中,从美观、成本、以及操作上的安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金属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株式会社,未经水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52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