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膜泵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4506.3 | 申请日: | 201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7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深美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研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B45/04 | 分类号: | F04B4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恒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2 | 代理人: | 曹津燕;苗青盛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提供给血压计、家用电气用具或类似装置的流体增压或减压的隔膜泵。
背景技术
此类型的隔膜泵包括用作驱动源的电动机、根据电动机的驱动而旋转的曲柄、驱动轴、驱动器和隔膜,所述驱动轴固定到从曲柄的旋转中心偏移的部分处的驱动轴,并且驱动轴具有相对于曲柄的旋转轴线倾斜的一端,所述驱动器具有用于容纳驱动轴的另一端的非贯通孔,并且驱动器由驱动轴能够枢转地支撑以可旋转,被构造成在驱动器的每一个摆动端处形成泵室的隔膜部连接到该隔膜(参见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说明的隔膜泵中,当曲柄根据电动机的驱动而旋转时,驱动轴围绕电动机的输出轴旋转并同时改变其倾斜方向。驱动器的摆动端因此顺次往复移动。因此,泵室顺次扩张和收缩。当泵室扩张时,空气从大气被吸入到泵室中。当泵室接下来收缩时,在泵室中的空气被提供给诸如血压计的增压对象。
相关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文献第62-291484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隔膜泵中,将曲柄的旋转操作作为摆动操作传递至驱动器的驱动轴由不同于驱动器的构件形成。因此不可能减少部件的数量。
当组装隔膜泵时,驱动轴的一端被预先固定到曲柄,其中曲柄连接到电动机的输出轴。另外,隔膜的隔膜部分别连接到驱动器的摆动端。接着,驱动轴的另一端被插入到设置在驱动器中的非贯通孔中。在驱动轴插入到非贯通孔中的操作中,需要将非贯通孔从上方装配在驱动轴上,在非贯通孔的开口朝下定向的状态下(即,在开口部不可视的状态下),驱动轴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此操作麻烦并需要经验和技巧,这导致不仅可操作性较差,而且也属于装配自动化中的难关。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部件数量的隔膜泵。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改进组装的操作性并有助于引入装配自动化的隔膜泵。
解决问题的方式
为获得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膜泵,该隔膜泵包括: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用作驱动源;曲柄,所述曲柄通过电动机旋转并在上表面中具有环形插入沟槽;泵室,所述泵室由包括隔膜部的隔膜形成并且根据隔膜部的往复运动扩张/收缩;驱动器,所述驱动器通过摆动操作使隔膜部往复移动;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从驱动器突出并且以曲柄的旋转轴线作为中心与曲柄的插入凹沟槽接合;和接合部,所述接合部形成在插入沟槽中,并且与驱动轴接合以使所述驱动轴跟随曲柄的旋转,其中驱动轴和驱动器由单一材料或不同材料一体形成。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隔膜泵,所述隔膜泵包括: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用作驱动源;曲柄,所述曲柄通过电动机旋转;泵室,所述泵室由包括隔膜部的隔膜形成并根据隔膜部的往复运动扩张/收缩;驱动器,所述驱动器通过摆动操作使隔膜部往复移动;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从驱动器突出并连接到曲柄,将曲柄的旋转操作转换成驱动器的摆动操作,并且驱动轴能够枢转地受到支撑以在相对于旋转轴线倾斜时在从曲柄的旋转轴线偏移的部分处可旋转,其中驱动轴和驱动器由单一材料一体形成。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驱动轴与驱动器一体形成,因此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另外,不需要在倾斜状态下将驱动轴枢转地连接至曲柄的步骤。
另外,由于驱动轴不是插入到孔中而是插入到形成环形形状的插入沟槽中,因此插入操作变得容易,并且改进了装配的可操作性。由于驱动轴由导向部引导至插入沟槽中,因此在装配时不需要使驱动轴与插入沟槽对齐。因此,能够容易地引入装配自动化。
此外,由于驱动器被夹在曲柄和隔膜保持件之间,因此驱动器的摆动操作稳定,并且泵室的扩张/收缩操作也稳定。因此能够调节供应的流体的脉动流。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隔膜泵的剖视图,其中泵室处于扩张的状态;
图2是显示了图1中所示的隔膜泵的剖视图,其中隔膜泵处于收缩状态;
图3A为图1中显示的曲柄的平面图;
图3B为图1中显示的曲柄的前视图;
图3C为沿图3A中III(C)-III(C)线截得的剖视图;
图3D为图1中显示的曲柄的立体图;
图4A是从下侧观察时图1中显示的驱动器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研精工株式会社,未经应研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45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疲劳驾驶预警系统
- 下一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动态视频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