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化性环氧树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4269.0 | 申请日: | 201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9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弘世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大赛璐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G59/26;C08L21/00;C08L53/00;C08L67/00;C08L83/06;G02B5/26;H01L33/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永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化 环氧树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化性环氧树脂组合物、将该固化性环氧树脂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固化物、由该固化性环氧树脂组合物构成的光反射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以及至少具备光半导体元件和由上述固化物形成的反射器的光半导体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各种室内或室外显示板、图像读取用光源、交通信号、大型显示器用单元等中,正逐步采用以光半导体元件(LED元件)作为光源的发光装置。作为这样的发光装置,一般而言,具有光半导体元件和保护该光半导体元件的周边的透明树脂,进而,为了提高由光半导体元件发出的光的提取效率,具有用于反射光的反射器(反射材料)的发光装置正被广泛利用。
对上述反射器要求具有较高的光反射性,以及连续地、持续发挥这样较高的光反射性。一直以来,作为上述反射器的构成材料,已知有在以对苯二甲酸单元作为必需的构成单元的聚酰胺树脂(聚邻苯二甲酰胺树脂)中分散无机填料等而成的树脂组合物等(参照专利文献1~3)。
另外,作为上述反射器的构成材料,除上述以外,已知有以特定比例含有:包含环氧树脂的热固化性树脂和折射率为1.6~3.0的无机氧化物的光反射用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参照专利文献4)。进而,已知有含有热固化性树脂成分和1种以上填充剂成分、且将热固化性树脂成分整体的折射率和各填充剂成分的折射率之差以及由各填充剂成分的体积比例算出的、将参数控制在特定范围的光反射用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参照专利文献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042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7599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5731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23575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0-2357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由专利文献1~3中记载的上述聚酰胺树脂形成的反射器、特别是以高输出的蓝光半导体或白光半导体为光源的发光装置,存在如下问题:从光半导体元件发出的光或热导致经时黄变等劣化,无法维持充分的光反射性。进而,伴随采用无铅锡焊,制造发光装置时的回流工序(焊接回流工序)中加热温度存在变得更高的倾向,由于这样的制造工序中施加的热,上述反射器也会发生经时劣化,产生光反射性降低的问题。
另外,由专利文献4、5中记载的光反射用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的反射器中,使用三缩水甘油基异氰脲酸酯作为上述热固化性树脂的主要成分,产生耐热性不充分、光反射性由于从光半导体元件发出的热或回流工序中的热而经时降低这样的问题。
进而,除上述的耐热性、耐光性以外,对上述反射器要求在因切削加工或温度变化(例如如回流工序那样的非常高温下的加热或冷温循环等)等而施加应力的情况下,不易产生断裂(裂纹)(有时将这样的特性称为“耐断裂性”)等坚韧性。若反射器产生断裂,则光反射性降低(即,光的提取效率降低),确保发光装置的可靠性变得困难。
因此,现状为:寻求耐热性及耐光性优异、并且坚韧的材料,其可以形成相对于更高输出、短波长的光或高温也不会产生劣化或产生断裂等不良情况,光反射性不易经时降低的反射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固化性环氧树脂组合物,所述固化性环氧树脂组合物提供具有较高的光反射性、耐热性及耐光性优异、并且坚韧、光反射性不易经时降低的固化物。
另外,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将上述固化性环氧树脂组合物固化而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光反射性、耐热性及耐光性优异、并且坚韧、光反射性不易经时降低的固化物。
另外,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得到光的亮度的经时降低得到抑制的光半导体装置的光反射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另外,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光半导体装置,其光的亮度不易经时降低,可靠性高。
解决问题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大赛璐,未经株式会社大赛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42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