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再进入血管腔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1996.1 | 申请日: | 201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67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M.维金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迪斯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4 | 分类号: | A61M25/04;A61M2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胡斌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进入 血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管内导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配置成穿过完全闭塞的血管的此类装置。
背景技术
闭塞性血管疾病通常特征在于阻塞血管中血液流动的硬化的、钙化沉积物。闭塞性血管疾病可导致冠状血管和周围血管阻塞。特别严重的例子包括消融灶和沉积物完全阻塞血管的情况,即被称为心血管慢性完全阻塞(CTO)的病症。典型的CTO为由沉积物,通常是钙化纤维蛋白积聚形成的位于患者血管中的消融灶。
传统上,该类疾病的治疗需要对阻塞血管的侵入式的和创伤性外科搭桥。最近,已投入相当多的努力来通过将导丝推进穿过或横跨患病位置以形成用于多种类型介入手术(包括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经皮腔内斑块旋切术、支架递送和其他基于导管的治疗)的通道来治疗闭塞血管疾病。
通常,血管的真腔嵌入在闭塞处并且由随时间已形成的假腔围绕。穿过真腔的尝试可导致导丝的末端被假腔偏转或偏离闭塞的硬顶盖进入到介于血管内膜层与外膜层之间的血管内膜下区域中。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可刻意地将装置导向到血管内膜下区域中以绕过消融灶,从而避免与穿透闭塞相关联的困难。此类技术还可潜在地形成较光滑的通道。
然而,一旦该装置处于血管内膜下区域中,则可能很难将该装置引导回血管腔中。针对这些手术目前优选的方法涉及使用具有挠曲功能的导管,其配置成操纵导丝或另一个装置回到血管的真腔中。此类导管通常被称为“再入”导管。
多个挑战与再入导管的设计相关。例如,应当将导管的末端固定在适当的旋转取向,使得通道可往回形成到真腔中。另外,即使已绕过大多数的消融灶,通常仍需要穿透闭塞的某部分。因此,再入导管应该将形成通过硬化的消融灶的通道的困难最小化。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装置的可跟踪性和柔韧性。为了导航弯曲的血管系统,该装置必须足够柔韧性以允许穿越相对紧密的弯曲部和扭曲部。然而,其也有益于提供足够的刚度以提高装置的可推性以及将施加到装置的近端的扭矩传送到远侧末端。
因此,保持了对可相对于闭塞血管的消融灶容易地定位以利于从血管内膜下区域形成进入真腔的通道的医疗装置的需要。为此类装置提供柔韧性以推进穿过血管系统将是有利的。提供稳定和支承该装置的器械,同时形成进入真腔中的通道也将是有利的。如将在下文讨论中详细地描述,本发明满足了这些和其他目的。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需要和在下文中将提及并且变得显而易见的那些需要,本发明涉及有利于形成从血管内膜下区域到血管的腔的通道的再入导管,其包括具有远端和邻近该远端的窗口的伸长外部管状构件、纵向布置在窗口内的多个可挠曲支柱和同轴设置在外部管状构件内的致动构件,其中该可挠曲支柱的近端操作地与致动构件的远端连接,使得致动构件相对于外部管状构件的轴向运动使支柱径向向外挠曲。优选地,导管具有在相对窗口的位置在外部管状构件中的侧口。还优选地,该支柱由镍钛合金形成。
在一个方面,该窗口占据了外部管状构件周边的一部分,对应于大约120°至240°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施加到致动构件上的张力增加了在伸长管状构件的远端处的刚度。
根据需要,导管的特征还可在于膜,所述膜由支柱支承并且配置成分配支柱之间的力。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同轴设置在致动构件内的切割构件。优选地,切割构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被设置在致动构件内,其中所述切割构件配置成推出侧口。更优选地,该切割构件由镍钛合金形成。
本发明的导管的特征还可在于操作地连接到致动构件的机械柄部。优选地,机械柄部配置成在轴向上朝远侧增量地移动致动构件。
此外,当前优选的导管具有大约6弗伦奇和更小范围内的直径。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形成从血管内膜下区域至血管的腔的通道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再入导管、将导管的远端推进穿过血管内膜下区域、在远侧方向上移动致动构件以使支柱径向向外挠曲,以及推进再入装置穿过侧口并且穿过血管的内膜层进入腔,所述导管包括具有远端和邻近该远端的窗口的伸长外部管状构件、纵向布置在窗口内的多个可挠曲支柱和同轴设置在外部管状构件内的致动构件,以及相对窗口定位的侧口,其中该可挠曲支柱的近端操作地连接到致动构件的远端。优选地,在远侧方向上移动致动构件以使支柱径向向外挠曲接合血管的外膜层并且抵靠内膜层定位侧口。
在一个方面,推进装置穿过侧口的步骤包括推进导丝。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再入装置可以是同轴设置在致动构件内的插管,使得推进再入装置穿过侧口的步骤包括滑动插管穿过致动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迪斯公司,未经科迪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19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胎儿有核红细胞的检测
- 下一篇:太阳能花盆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