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允许光纤平移以降低弯曲衰减的光纤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1482.6 | 申请日: | 2012-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0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詹姆斯·A·雷吉斯特三世;雷金纳德·罗伯茨;兰德尔·D·塔特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宁光缆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吴启超 |
地址: | 美国北卡***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允许 光纤 平移 降低 弯曲 衰减 电缆 | ||
1.一种光纤电缆,所述光纤电缆配置为在消费电子应用中使用,所述消费电子应用包含连接电脑外围设备,所述光纤电缆包含:
(A)光纤,每一所述光纤包含玻璃芯和包层,其中所述光纤是非缓冲光纤;
(B)聚合物护套,所述聚合物护套具有外部外围和界定通道的通道外围,所述光纤延伸通过所述通道,
其中所述通道延伸所述电缆的整个长度,
其中所述通道的形状经选择以允许所述光纤在所述电缆弯曲时在所述通道内平移;
其中所述电缆的横截面可由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平分,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垂直于彼此,其中所述通道具有沿所述第一轴线测量的高度和沿所述第二轴线测量的宽度,其中所述通道的高度大于所述通道的宽度,其中所述光纤可沿所述第一轴线移动;
其中所述通道具有至少1.5的纵横比,所述纵横比通过用所述通道的高度除以所述通道的宽度获得;
其中所述护套的外部外围构成所述光纤电缆的外部;
其中所述光纤电缆的横截面是圆形;
其中所述光纤电缆具有特别小的覆盖面积以致所述圆形横截面的直径为3毫米;
(C)第一和第二弯曲控制元件,
其中所述通道的形状和所述弯曲控制元件的位置为所述光纤电缆提供优选弯曲特征,以致所述光纤电缆在遭受弯曲应力时趋向于扭转,以使得所述光纤电缆绕所述第二轴线弯曲,且所述光纤将趋于在所述通道中移动以采用低应变状态;
其中所述弯曲控制元件设置在所述通道的彼此相对的两侧上且与所述第二轴线对齐,
其中所述弯曲控制元件全部嵌入在所述护套内,
其中所述弯曲控制元件包含导电材料且其中所述导电材料是金属;
其中所述弯曲控制元件与所述通道外围间隔开至少0.15毫米的距离,从而提供足够间隔以防止夹捏在所述电缆弯曲时衰减或损坏所述光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电缆,其中所述第一弯曲控制元件和第二弯曲控制元件在24美国线规到30美国线规的范围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电缆,其中所述第一弯曲控制元件和第二弯曲控制元件在24美国线规到28美国线规的范围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电缆,其中所述第一弯曲控制元件和第二弯曲控制元件包含钢绞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电缆,其中所述第一弯曲控制元件和第二弯曲控制元件包含不锈钢七股绞线。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光纤电缆,其中所述第一弯曲控制元件和第二弯曲控制元件嵌入在所述护套内,而不是以其他方式绝缘。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光纤电缆,其中所述第一弯曲控制元件和第二弯曲控制元件由不锈钢绞线构成。
8.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光纤电缆,其中所述第一弯曲控制元件和第二弯曲控制元件的绞合铺设方向彼此相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电缆,其中所述第一弯曲控制元件和第二弯曲控制元件配置为向外围电气设备供电,其中所述第一弯曲控制元件和所述第二弯曲控制元件配置为载送数据到所述外围电气设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电缆,其中所述第一弯曲控制元件和第二弯曲控制元件的中心之间的间隔在1.5毫米到2.0毫米的范围中。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电缆,其中所述第一弯曲控制元件和第二弯曲控制元件的中心之间的间隔在所述电缆的外直径的0.45倍到0.8倍的范围中。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电缆,其中所述通道的所述纵横比为至少2.5。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电缆,其中所述通道的所述纵横比在2.25至5的范围中。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电缆,其中所述通道的高度在1.4毫米到1.8毫米的范围中并且宽度在0.45毫米到0.8毫米的范围中。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纤电缆,其中所述高度为所述电缆的外直径的至少45%。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电缆,其中所述电缆精确地包括四个光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宁光缆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康宁光缆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148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蓄能式车辆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 下一篇:汽车前托梁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