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金属衬垫的密封构造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31122.6 | 申请日: | 2012-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5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 发明(设计)人: | 相原主弥;中冈真哉;伊藤胜;丹治功;安斋高纪;当间将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NOK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J15/08 | 分类号: | F16J1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金属 衬垫 密封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金属衬垫的密封构造。本发明的密封构造用于例如汽车相关的领域或者其他的领域。
背景技术
例如在用于汽车的金属衬垫中,为了汽车行驶于海滨地带的状况等做准备,作为规格(スペック)评价项目,存在实施盐水喷雾试验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安装有金属衬垫的对象侧的框体为铝材质(包含铝合金,以下相同)的话,由于在金属衬垫以及框体间的空隙中盐水堆积(附着),由于反复干燥以及湿润,因此,会发生盐水(离子浓度的差)所导致的铝材质的腐蚀(空隙腐蚀)。金属衬垫,通过接触于框体的部分的反作用力发挥密封机能,但是当框体的腐蚀部分贯通密封线时,密封机能受损。
并且,即使框体为铁类的材质也会发生腐蚀,但是由于铝(Al)为比铁类(Fe)等离子化倾向大的金属,因此为易腐蚀的材质。
Al3++3H2O→Al(OH)3+3H+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7-2249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平11-24176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08-16415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国特开2009-1563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以上各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金属衬垫的密封构造,所述利用金属衬垫的密封构造为在金属衬垫以及框体间不形成盐水积存的间隙的构造,从而难以发生盐水的滞留而导致的框体的腐蚀,密封机能得以长时间维持。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记载的密封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构造:所述密封构造具有在一对的框体间配置的一片金属衬垫,所述金属衬垫具有平面状的外周部与从所述外周部的内周端部立起形成的凸缘部(ビード部),同时,所述金属衬垫以所述凸缘部接触一方的框体、所述外周部接触另一方的框体的方式配置,当通过所述一对框体夹压所述金属衬垫时,所述凸缘部以减小其高度的方式产生弹性变形,所述外周部也随之产生弹性变形,此时,所述外周部的前端接触所述一方的框体,从而在所述一方的框体以及所述金属衬垫间不会形成盐水积存的间隙。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记载的密封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构造具有如下构造:具有在一对框体间以重叠的状态配置的两片金属衬垫,所述金属衬垫分别具有平面状的外周部与从所述外周部的内周端部立起形成的凸缘部,同时,所述金属衬垫以如下方式配置:所述外周部相互之间接触,一方的金属衬垫的凸缘部接触一方的框体,另一方的金属衬垫的凸缘部接触另一方的框体。当通过所述一对框体夹压所述两片金属衬垫时,所述各凸缘部以减小其高度的方式产生弹性变形,所述各外周部也随之产生弹性变形,此时,所述一方的金属衬垫的外周部的前端接触所述一方的框体,同时,所述另一方的金属衬垫的外周部的前端接触所述另一方的框体,从而在所述一方的框体及所述一方的金属衬垫间以及所述另一方的框体及所述另一方的金属衬垫间分别不会形成盐水积存的间隙。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记载的密封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构造:所述金属衬垫通过在金属基板的表面覆盖橡胶层,当所述外周部的前端接触框体时,所述金属基板不接触框体而所述橡胶层接触框体。
进一步,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记载的密封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构造:所述橡胶层,其前端相比所述金属基板的前端突出而以檐状伸出,从而,当所述外周部的前端接触框体时,使所述金属基板难以接触框体。
根据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记载的密封构造为,在一对框体间安装有一片金属衬垫的构造。金属衬垫具有平面状的外周部与从该外周部的内周端部立起形成的凸缘部,在夹压(挟圧)前的初期配置中,所述金属衬垫以凸缘部接触一方的框体而外周部接触另一方的框体的方式配置。并且,当金属衬垫通过一对框体在其厚度方向被夹压时,凸缘部以减小其高度的方式产生弹性变形,外周部也随之产生弹性变形,此时,外周部的前端接触一方的框体。因此,一方的框体与金属衬垫之间由于所述接触而被堵塞,在此,由于不会形成盐水积存的间隙,因此,即使一方的框体为铝材质,也能够抑制由于盐水的滞留而导致的框体的腐蚀情况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OK株式会社,未经NO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11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