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0141.7 | 申请日: | 201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38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J·戴尔;A·B·安德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摩斯水电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11 | 分类号: | B01D29/11;B01D29/52;B01D29/6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朱立鸣 |
地址: | 挪威***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 装置 | ||
1.一种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腔室(1)和包含在所述腔室中的多个细长的中空过滤元件(2),每个元件包括可半渗透的过滤壁和位于内部的反冲洗机构;其中,所述腔室为大体圆柱形的,并且所述多个中空过滤元件被布置成平行于所述圆柱形腔室的细长轴线;以及
所述多个中空过滤元件在所述腔室中且围绕所述腔室的周边等间距地间隔开;
其中,每个反冲洗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碎屑接纳部分,所述至少一个碎屑接纳部分的横截面对应于所述中空过滤元件的横截面,使得所述碎屑接纳部分的外周紧邻所述中空过滤元件的所述过滤壁的内周定位;
其中,所述多个中空过滤元件周向定位以限定居中定位的空间,所述居中定位的空间的半径是从所述过滤装置的中心轴线到周向定位的所述中空过滤元件中的一个的近侧表面而沿径向测量得到的;
其中所述居中定位的空间的半径等于或小于所述装置的出口的半径;并且
其中,所述过滤装置的未过滤流体的入口和已过滤流体的出口彼此同轴并且平行于所述腔室和所述中空过滤元件的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元件和碎屑接纳部分均具有圆形横截面,使得所述碎屑接纳部分的所述外周紧邻所述过滤元件的内表面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碎屑接纳部分呈圆盘的形式并且所述过滤元件呈中空圆柱体的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过滤元件包括布置成从进入所述过滤装置的入口接收流体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封闭端,使得进入所述过滤元件的流体被引导通过所述可半渗透的过滤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机构适于允许所述碎屑接纳部分沿所述相应的过滤元件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碎屑接纳部分被布置在相对于所述过滤元件同轴地定位且能够沿所述过滤元件的细长轴线运动的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机构被布置成在每个相对的方向上沿着所述过滤元件的长度往复地运动一段距离,所述距离等于相邻的碎屑接纳部分的轴向间距的一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反冲洗机构包括沿所述过滤元件中的相应一个的长度等间距地隔开的多个碎屑接纳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机构包括多个碎屑接纳部分,并且
其中每个碎屑接纳部分包括布置成从所述过滤壁接纳碎屑的周向延伸通道和布置成将碎屑从所述相应的通道传送到所述过滤装置的碎屑出口的至少一个导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管从所述碎屑接纳部分中每一个的所述周向延伸通道延伸至沿所述反冲洗机构的长度延伸的居中定位导管。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置成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所述碎屑出口的控制阀。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接到所述碎屑出口的抽吸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被布置成沿所述过滤元件的所述轴线线性地且往复地运动所述反冲洗机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器,所述导流器布置在进入所述过滤装置的入口和所述中空过滤元件之间,并且在使用中布置成将流体从所述过滤装置入口导向至每个中空过滤元件的开口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器为锥形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器包括与所述入口相对且对齐的凹陷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器的形状为凹形半球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器还包括挡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摩斯水电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摩斯水电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014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上凸框架及其构造方法
- 下一篇:锂二次电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