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传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26115.7 | 申请日: | 201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7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市川敬一;乡间真治;末定刚;亨利·邦达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韩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传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电容耦合(电场耦合)来传输电力的电力传输系统(power transfer system)。
背景技术
作为利用电容耦合来传输电力的系统,已被专利文献1公开。
专利文献1的电力传输系统由具备高频高电压发生器、无源电极及有源电极的电力传送装置,和具备高频高电压负载、无源电极及有源电极的电力接受装置构成。
图33A是表示专利文献1的电力传输系统的基本构成的图。再有,图33B是表示利用电容耦合来传输电力的其他系统的基本构成的图。电力传送装置具备高频高电压发生器1、无源电极2及有源电极3。电力接受装置具备高频高电压负载5、无源电极7及有源电极6。而且,电力传送装置的有源电极3和电力接受装置的有源电极6隔着空隙4而接近,由此2个电极彼此电容耦合。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表2009-5310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图33A、图33B所示出的电容耦合结构的电力传输系统具有以下优点:可增大每单位面积的传输电力、搭载面内的位置自由度高。但是,在电力传输中由于施加给电力接受装置的无源电极的电压高,故容易产生电场噪声。再有,若受电装置的接地电位相对于大地发生变动,例如在触摸面板这样的人接触的器件等中,在电力传输中有时会产生受电装置的负载电路的误动作。由此,电力传输中的无源电极的电压降尤为重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受电装置侧基准电位的电位变动并降低噪声、能使得受电装置侧的负载电路的动作稳定的电力传输系统。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1)本发明的电力传输系统具备:
电力传送装置,其具有输电装置侧第一电极、输电装置侧第二电极、向所述输电装置侧第一电极与所述输电装置侧第二电极之间提供交流电压的馈电电路;和
电力接受装置,其具有受电装置侧第一电极、受电装置侧第二电极、接受所述受电装置侧第一电极与所述受电装置侧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的交流电压的负载电路,
该电力传输系统的特征在于,
受电装置侧基准电位点被连接到受电装置的基准电位,所述受电装置侧基准电位点作为所述负载电路和所述受电装置侧第二电极的连接点、或所述负载电路的中点,
所述电力传送装置在所述输电装置侧第一电极与所述输电装置侧第二电极之间具备第1元件及第2元件被串联连接起来的串联电路,使得第1元件与所述输电装置侧第一电极连接,
作为所述串联电路的所述第1元件与第2元件的连接点的输电装置侧基准电位点,被连接到输电装置的基准电位,
在用Z1示出所述第1元件的阻抗、用Z2示出所述第2元件的阻抗、用Z3示出包括所述输电装置侧第一电极与所述受电装置侧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容及负载电路在内的串联电路的阻抗、用Z4示出包括所述输电装置侧第二电极与所述受电装置侧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容在内的阻抗时,按照在所述交流电压的基波频率下满足平衡条件Z1×Z4=Z2×Z3或能近似于所述平衡条件的方式设置所述串联电路。
(2)优选下述构成:所述串联电路的所述第2元件具有连接或形成于所述输电装置侧第二电极与所述输电装置侧基准电位点之间的电容,将电压V0和电压V1的电压比V1/V0设为小于1,能近似为所述平衡条件,所述电压V0是将所述电容间短路时的所述输电装置的基准电位与所述受电装置的基准电位之间的电压,所述电压V1是将所述电容间断开时的所述输电装置的基准电位与所述受电装置的基准电位之间的电压。在该构成中,可降低受电装置侧基准电位的电位变动并降低噪声,能使受电装置侧的负载电路的动作稳定。
(3)优选所述输电装置侧的基准电位(DC的或AC的)是接地电位(大地电位)。根据该构成,可实现输电装置侧的基准电位、受电装置侧的基准电位的稳定化。再有,可降低被叠加于受电装置的噪声。
(4)优选在所述输电装置侧基准电位点与所述受电装置侧基准电位点之间连接电容,或在所述输电装置侧基准电位点与所述受电装置侧基准电位点之间构成电容。由此,可实现受电侧基准电位的稳定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61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菜籽油精炼沉淀罐
- 下一篇:环保型金属加工用切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