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内视镜的拍摄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25729.3 | 申请日: | 201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1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胡尉之;濑木武;中楯健一;山上胜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藤仓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A61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舒艳君;李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内视镜 拍摄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使用了固体拍摄元件的电子式的内视镜或者插入位置的确认等为目的,具有了用于获取图像的机构的导管(“endoscope”or“visualized catheter”:“内视镜”或“可视化导管”),特别是涉及插入观察对象物的内部的插入部的前端的拍摄部的结构。
本申请基于在2011年6月6日,在美国申请的临时申请编号61/493,558主张优先权,并在这里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为了观察人体、动物等生物体的内部,或者各种器械、设备等的内部的状况,广泛使用内视镜。内视镜主要使用向生物体等观察对象物的内部插入传像纤维,并将观察对象部位的图像以光学方式导出至观察对象物的外部来进行观察的类型的内视镜(纤维镜),和向观察对象物的内部插入小型固体拍摄元件,将观察对象部位的图像转换为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导出至观察对象物的外部,利用外部的监视器来观察图像的电子式内视镜。
作为后者的电子式内视镜的固体拍摄元件,以往多使用由CCD(电荷耦合元件)构成的图像传感器,但最近使用由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膜半导体)构成的图像传感器。
使用了由这种固体拍摄元件构成的图像传感器的内视镜中的、插入观察对象物的内部的前端部分、即拍摄部,构成为除了固体拍摄元件之外,还具有用于使观察对象部位的影像成像于固体拍摄元件的受光面的物镜系统、和安装固体拍摄元件并且形成了向固体拍摄元件的输入信号线、来自固体拍摄元件的输出信号、以及向固体拍摄元件的电源电位线等导体布线层的电路基板(一般为印刷布线板)。
以往,作为关于使用了由这种固体拍摄元件构成的图像传感器的内视镜的现有技术文献,特别是与拍摄部的结构有关的现有技术文献,例如有作为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的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等。
在专利文献1中,示有使用了CCD图像传感器作为拍摄元件的内视镜的前端部分,即拍摄部的结构。专利文献1的图4示有作为内视镜的拍摄部,在具有开口孔的电路基板的前面侧(应该与观察对象部位对面的一侧)配置收纳了物镜系统的镜身,在电路基板的背面侧(相对于物镜系统相反的一侧的面)配设了固体拍摄元件的构成。在该构成中,来自物镜系统的射出光通过形成于电路基板的开口孔,到达固体拍摄元件的受光面。
在专利文献2中,如图3等所示,示有电路基板被弯折为几乎呈U字状,在其前面(相当于U字的底部)的外侧安装由CCD图像传感器构成的固体拍摄元件,在远离固体拍摄元件的受光面的位置上配设了物镜系统的构成。
在以上的现有技术中,以远离固体拍摄元件的受光面(隔开距离)的方式配置物镜系统,所以物镜系统的像距不得不长。这意味着为了得到更宽广的视角,需要高折射率的玻璃材料、较小的曲率半径、或者小直径并且凹面的透镜,还意味着透镜结构、加工变得困难。一般内视镜(endoscope)、visualized catheter,为了特别在狭窄的管腔内,观察观察对象部位,希望以较短的物距,视角较大。
另外以远离固体拍摄元件的受光面的方式配置物镜系统,所以周围的垃圾、体液等液体容易侵入物镜系统和固体拍摄元件的受光面之间的缝隙,且这些侵入物有可能给观察带来负面影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028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2181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将以上那样的情况作为背景而完成的,以提供能够地容易扩大视角,并且,周围的垃圾、体液等液体难以侵入物镜系统和固体拍摄元件的受光面之间的内视镜的拍摄部结构为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基本的主旨在于一种电子内视镜的拍摄部结构,其具有被入射来自观察对象部位的光的物镜系统、和用于接受来自上述物镜系统的射出光并对观察对象部位的图像进行光电转换的固体拍摄元件,上述物镜系统中的至少射出侧的透镜面形成为平面状,并且物镜直径的射出侧的上述透镜面与固体拍摄元件的受光面以面彼此接合。
在这样的电子内视镜的拍摄部结构中,物镜系统的射出侧的透镜面与固体拍摄元件的受光面以面彼此接合,所以物镜系统与上述受光面的距离实际上为零,因此能够容易地扩大物镜系统的视角,以较广的范围的视场来观察观察对象部位。
并且,物镜系统与受光面之间不存在缝隙,所以垃圾、体液等不会侵入物镜系统和上述受光面之间,这些不会带给观察对象部位的图像观察的负面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藤仓,未经株式会社藤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57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