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强聚酰胺树脂颗粒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25631.8 | 申请日: | 2012-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2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 发明(设计)人: | 佐佐木幸义;栗原哲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8L77/00 | 分类号: | C08L77/00;C08K3/00;C08K7/04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海川;穆德骏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聚酰胺 树脂 颗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强聚酰胺树脂颗粒。
背景技术
聚酰胺树脂的成形加工性、机械性能、耐化学品性优良,因此以往作为衣料用、产业材料用、汽车、电气电子用或工业用等各种部件材料广泛使用。
近年来,对于使用聚酰胺树脂的成形品而言,为了提高生产率,有时在缩短成形周期的成形条件下长期连续成形。
在这样的聚酰胺树脂的长期连续成形中,成形时的增塑时间稳定性高是重要的,该增塑时间产生偏差时,有时成形品的尺寸、外观特性的偏差增大,对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
特别是将用无机填充材料等增强的增强聚酰胺树脂成形时,增塑稳定性对成形品外观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因此,现状是要求特别是进行如上所述的长期连续成形时的增塑时间稳定性优良、并且成形品外观的稳定性优良的聚酰胺树脂。
为了应对这样的进行长期连续成形时提高树脂的增塑时间稳定性的要求,作为旨在缩短增塑时间并且能够减少制品质量偏差的材料,公开了规定了颗粒形状的包含聚烯烃树脂的玻璃增强长纤维材料(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规定了颗粒形状的包含熔点为280℃以上且低于330℃的聚酰胺树脂的玻璃增强材料(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292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495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前述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材料,虽然在短时间的成形条件下的成形品的增塑时间稳定性方面观察到效果,但是在长期连续成形的成形条件下,存在的问题是:增塑时间稳定性不充分,关于成形品的生产率或成形外观性的稳定性,尚有改良的余地。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实际情况是尚未知在长期连续成形的成形条件下增塑时间稳定性优良、并且成形外观稳定性优良的、生产率稳定的聚酰胺树脂。市场上需要这样的聚酰胺树脂。
因此,本发明中鉴于上述事项,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在长期连续成形的成形条件下成形时的增塑时间稳定性优良、并且成形外观稳定性优良的增强聚酰胺树脂颗粒。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含有(A)具有预定的熔点的聚酰胺树脂和(B)预定的无机填充材料、具有预定长度的增强聚酰胺树脂颗粒,并且该颗粒的截面的长径与短径之比规定到预定的数值范围内的增强聚酰胺树脂颗粒,可以解决前述课题,并且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所述。
[1]一种增强聚酰胺树脂颗粒,其含有:(A)熔点为200~270℃的聚酰胺树脂和(B)选自由短切玻璃纤维、碳纤维、硅灰石、滑石、云母、高岭土、硫酸钡、碳酸钙、磷灰石、磷酸钠、萤石、氮化硅、钛酸钾和二硫化钼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无机填充材料,并且
长度为1~5mm,截面的长径与短径之比(长径/短径)为1.3~2.5。
[2]如前述[1]所述的增强聚酰胺树脂颗粒,其中,相对于所述(A)聚酰胺树脂100质量份,含有1~300质量份所述(B)无机填充材料。
[3]如前述[1]或[2]所述的增强聚酰胺树脂颗粒,其中,所述(A)聚酰胺树脂含有半芳香族聚酰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长期连续成形时的增塑时间稳定性优良、成形品的外观稳定性也优良的增强聚酰胺树脂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以在其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增强聚酰胺树脂颗粒]
本实施方式的增强聚酰胺树脂颗粒,其含有:(A)熔点为200~270℃的聚酰胺树脂和(B)选自由短切玻璃纤维、碳纤维、硅灰石、滑石、云母、高岭土、硫酸钡、碳酸钙、磷灰石、磷酸钠、萤石、氮化硅、钛酸钾和二硫化钼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无机填充材料,并且
长度为1~5mm,截面的长径与短径之比(长径/短径)为1.3~2.5。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增强聚酰胺树脂颗粒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A)聚酰胺树脂)
作为前述熔点为200~270℃的(A)聚酰胺树脂(以下有时记作(A)聚酰胺树脂、聚酰胺、(A)成分),可以使用公知的聚酰胺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56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