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合结构体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25481.0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3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太一;北浦秀敏;吉泽章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21/52 | 分类号: | H01L21/52;B23K1/00;B23K1/20;B23K35/14;B23K35/26;C22C12/00;H01L23/3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合 结构 | ||
1.一种接合结构体,所述接合结构体利用以Bi为主要成分的接合材料来将半导体元件与Cu电极相接合,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接合材料和形成于该接合材料表面的中间层构成层叠体,隔着该层叠体将半导体元件表面的Cu与所述Cu电极相接合,
在将所述半导体元件表面的Cu的杨氏模量设为E1、将所述中间层的杨氏模量设为E2、将所述接合材料的杨氏模量设为E3、将所述Cu电极的杨氏模量设为E4的情况下,
以使得各杨氏模量E1~E4同时满足以下条件(p1)、(q1)
E3<E2<E1…(p1)
E3<E2<E4…(q1)
或其中的一个条件的方式,对所述半导体元件及所述Cu电极构成所述层叠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叠体是包括所述接合材料、以及形成于该接合材料的上下两面的两个中间层的三层的层叠体,若将所述半导体元件一侧的第一中间层的杨氏模量设为E21,并将所述Cu电极一侧的第二中间层的杨氏模量设为E24,
则以使得各杨氏模量E1、E21、E24、E3、E4满足以下条件(p2)和(q2)
E3<E21<E1…(p2)
E3<E24<E4…(q2)
的方式,对所述半导体元件及所述Cu电极构成所述三层的层叠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叠体是包括所述接合材料、以及形成于该接合材料的所述半导体元件一侧的中间层的两层的层叠体,在将所述中间层的杨氏模量设为E21的情况下,
以使得各杨氏模量E1、E21、E3满足以下条件(p2)
E3<E21<E1…(p2)
的方式,对所述半导体元件及所述Cu电极构成所述两层的层叠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叠体是包括所述接合材料、以及形成于该接合材料的所述Cu电极一侧的中间层的两层的层叠体,
在将所述中间层的杨氏模量设为E24的情况下,
以使得各杨氏模量E24、E3、E4满足以下条件(q2)
E3<E24<E4…(q2)
的方式,对所述半导体元件及所述Cu电极构成所述两层的层叠体。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层是从包括AuSn化合物、AgSn化合物、CuSn化合物、Au、Ag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金属。
6.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层是CuSn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548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旋转保温钨屏的蓝宝石炉
- 下一篇:一种铜排镀锡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