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特定表面形状的结构体和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23628.2 | 申请日: | 201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4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司;前田好广;佐藤一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DNP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11 | 分类号: | G02B1/11;C08F290/06;C08F29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庞东成;张志楠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特定 表面 形状 结构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特定表面形状的结构体,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含有特定化合物的聚合性组合物聚合而成并具有特定表面形状的结构体。并且特别涉及用于防止光防反射和/或改良光透射改良的结构体。
【背景技术】
显示屏等中所使用的表面层一直使用的是:(a)通常被称为干燥法的、即利用气相工艺制作电介质多层膜,利用光学干涉效果实现低反射率的表面层;(b)通常被称为湿式法的、即在基板膜上涂布低折射率材料而成的表面层等。另外,作为与它们原理完全不同的技术,已知有(c)通过对表面赋予微细结构,可使其表现出低反射率(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4)。
通常,对该表面层来说,不仅需要有光的防反射性能或光的透射性提高性能,在实用化时,需要对于磨耗或损伤等具有一定强度的机械强度;难以附着污垢、容易除去污垢。
但是,在上述(c)中记载的利用了表面微细结构的表面层中,虽然得到了良好的防反射性能,然而另一反面,其耐表面损伤性等机械强度、防污性等并不充分,因而存在容易磨耗、并且容易受伤等,而且容易附着污垢、污垢难以除去之类的问题,因此尚未达到实用化。
例如,在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13中罗列了这些防反射膜用材料,记载了使用(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作为聚合性化合物。但是,其中罗列的材料为用于形成一般的结构体所通常使用的材料,作为从其材料方面考虑、特别是从使之在耐表面损伤性等机械强度、防污性、耐污染性等方面具有实用性的方面考虑进行研究的结果,未得到上述(c)中记载的具有特殊的表面微细结构的表面层。
专利文献14在上述(c)的具有特殊表面微细结构的表面层中着眼于耐表面损伤性等机械强度,试图从材料方面解决该问题。但是,为了进一步改良表面的机械强度、污垢难附着性等,从表面的物性方面以及所使用的材料方面考虑均有进一步改良的余地。
此外,在专利文献15中记载了上述(c)的具有特殊表面微细结构的防反射膜,但专利文献15为对防反射膜的雾度进行改良的技术,并非对耐表面损伤性等机械强度或耐污染性进行改良;进而其为特征在于用于通过转印得到表面微细结构的模具的发明,并非为特征在于作为结构体的防反射膜的材料的发明。实际上,专利文献15的实施例中所记载的聚合性组合物中,相对于(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总量,仅含有小于50质量%的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另外,在专利文献16中记载了接触角小于90°的亲水性防反射膜,使接触角小于90°的目的和效果为防止模糊(防雾),并非为改良耐表面损伤性等机械强度或耐污染性;因而,作为材料是完全不同的。实际上,在专利文献16的实施例中,为SiO2(溶胶凝胶膜)、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等一般性材料。
上述(c)的“在表面具有微细结构的防反射膜”中,由于在表面具有极为特殊的微细结构以适于防止反射,因而为了改良上述表面物性,所使用的材料也要求特殊性,并且对于所得到的结构体的表面也要求极为特殊的物性。但是,对这样的要求物性本来就几乎没有研究。
近年来,不仅对于利用了液晶表示显示屏(LCD)、等离子体显示屏(PDP)、有机EL(OEL)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场发射显示屏(FED)等平板显示(FPD)相关用途,而且对于阴极线管(CRT)、透镜、仪表前盖、窗板、前灯罩、陈列窗等,也越来越对光的防反射性、优异的光透射性等提出了要求;而对于上述(c)的“在表面具有微细结构的防反射膜”,为了将其实用化,需要进一步进行表面物性的改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0-0700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19333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04320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16220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3-21531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3-240903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4-004515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4-059820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4-059822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2005-010231号公报
专利文献11:日本特开2005-092099号公报
专利文献12:日本特开2005-156695号公报
专利文献13:日本特开2007-086283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DNP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DNP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36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造太阳能电池及其掺杂层的方法
- 下一篇:纹理化的多结太阳能电池及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