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构建用于车轮的轮胎的处理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22859.1 | 申请日: | 2012-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25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M·马尔基尼;C·E·阿穆里;M·法布雷蒂 | 申请(专利权)人: |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30/42 | 分类号: | B29D30/42;B29D30/70;B29D30/3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罗闻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建 用于 车轮 轮胎 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构建用于车轮的轮胎的处理。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构建用于车轮的轮胎的设备,能够在所述设备中实施以上处理。
背景技术
用于车轮的轮胎通常包括胎体结构,所述胎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所述胎体帘布层包括嵌入在弹性基体中的增强帘线。胎体帘布层的端部边缘分别与环形锚固结构相接合。所述环形锚固结构布置在轮胎的通常称为“胎圈”的区域中,并且通常每一个所述环形锚固结构都由基本圆周的环形插入件形成,在所述环形插入件的径向外部位置处,至少一个填充插入件被施加在所述环形插入件上。该环形插入件通常被称作“胎圈芯”,并且用于保持将轮胎稳固地固定到具体设置在车轮的轮辋中的锚固座部上,从而在运转中防止轮胎的径向内端边缘从该座部出来。
在胎圈处,可以设置特殊的增强结构,这些增强结构具有改进轮胎转矩传递性的功能。。
胎冠结构关联在相对于胎体结构的径向外部位置处,所述胎冠结构包括带束结构和在相对于带束结构的径向外部位置处的、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胎面带。
在用于汽车的轮胎的情况中,带束结构通常包括至少两个带束层,所述两个带束层径向上下叠加布置并且具有纺织或者金属增强帘线,其中所述增强帘线成总体交叉定向和/或与轮胎的圆周延伸方向基本平行的定向。
在胎体结构和带束结构之间,可以设置被称作“底带束”的弹性体材料层,所述层具有使胎体结构的径向外表面尽可能一致,以为了后续施加带束结构的功能。
在胎面带和带束结构之间能够布置所谓的弹性体材料的“底层”,所述底层具有适于确保胎面带自身稳定结合的性能。
相应的弹性体材料侧壁也施加在胎体结构的侧表面上,每个所述侧壁均从胎面带的侧边缘中的一个延伸直到胎圈的相应的环形锚固结构为止。
用于制造用于车轮的轮胎的传统处理规定首先分别制造上述轮胎部件,然后在适当的成形鼓上进行组装。
然而,目前趋势是使用这样的制造处理,所述制造处理允许最小化或者如果可能的话消除制造和贮存半成品。
在整个说明书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中,参照成形支撑件的径向方向和轴向方向使用术语“径向”和“轴向”以及短语“径向内部/外部”和“轴向内部/外部”。参照成形支撑件的环形延伸部使用术语“圆周的”和取而代之的“圆周地”。
在整个本说明书以及所附的权利要求中,术语“水平”和“竖直”用于限定分别与成形支撑件的通常为地面的支撑表面平行和垂直的方向。
在整个本说明书以及所附的权利要求中,短语:“弹性体材料”用来表示一种合成物,所述合成物包括至少一种弹性体聚合物和至少一种增强填料。优选地,该合成物还包括添加剂,例如交联剂和/或增塑剂。由于设置有交联剂,这种材料可以通过加热交联,以便制成最终产品。
在整个本说明书以及所附的权利要求中,短语“增强的带状元件”用于表示这样的伸长的产品,所述伸长的产品具有拥有扁平形状的横截面轮廓并且包括一根或者多根帘线,所述帘线优选地由金属制成并且平行于产品的纵向延伸部延伸,而且包含在至少一个弹性体材料层中或者至少部分地由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体材料层所覆盖。
在整个本说明书以及所附的权利要求中,术语“条状元件”用于表示这样的元件,所述元件具有预定长度并且从所述增强的带状元件以预定的切割角度切割成适当的尺寸,所述预定的切割角度介于0°和低于90°的任何值之间。
在同一申请人名下的文献WO 01/38077描述了一种用于构建用于车轮的轮胎的带束结构的方法,其中,通过将多个条状元件以周向排序并且成并排关系直接沉积到环面支撑件上来构建带束结构。
EP 1 350 616描述了一种用于制造轮胎的诸如胎体帘布层或者带束层的结构元件的方法,该方法开始于重复切割成适当的尺寸以形成多个条状元件的连续的带状元件,所述条状元件相继沉积在传送带上,使得每个条状元件皆部分重叠到毗邻的条状元件,以便形成旨在稍后传递到成形支撑件的连续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未经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28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独立式智能万兆BYPASS设备
- 下一篇:最大功率跟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