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墨记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21736.6 | 申请日: | 2012-03-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6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 发明(设计)人: | 大川将胜;池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
| 主分类号: | B41J2/01 | 分类号: | B41J2/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喷墨 记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使用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喷墨记录装置。在搭载于该喷墨记录装置的滑架上搭载有彩色墨用记录头、透明墨用记录头以及紫外线照射装置,在彩色墨用记录头的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配置紫外线照射装置,并且在透明墨用记录头的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配置紫外线照射装置。而且,根据像质对位于彩色墨用记录头和透明墨用记录头中的先喷射墨水的记录头与后喷射墨水的记录头之间的紫外线照射装置照射光的照射量进行控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995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通过滑架的一次移动(扫描)来进行透明墨的喷射和紫外线的照射,因此透明墨的墨滴着落到记录介质上之后立即被照射紫外线。由此,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在透明墨被平滑化(整平(leveling))之前进行固化,因此导致在通过固化产生的固化物的表面形成凹凸而无法得到足够的光泽感。
在此,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在专心研究使用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打印物的像质,结果发现根据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固化条件不同而打印物的像质产生差别,特别是在利用透明墨的记录中想要将图像的像质形成为亮光(gloss)的情况下,在墨滴着落到介质上之后不立即使透明墨固化而需要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后使透明墨固化。
但是,也有可能产生如下问题:在墨滴着落到介质上之后使透明墨固化之前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在该期间灰尘附着于墨滴的表面而致使亮光色调打印的像质下降。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基于这样发现的内容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具有足够的光泽感的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具备:滑架,其在主扫描方向上能够往复移动;墨喷射单元,其被搭载在滑架上,沿副扫描方向形成有对记录介质喷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多个墨喷嘴;紫外线照射单元,其被搭载在滑架上,对记录介质照射紫外线;以及控制部,其对墨喷射单元和紫外线照射单元进行控制,其中,滑架或记录介质沿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移动,该喷墨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吸引记录介质侧的空气的空气吸引单元、或者向记录介质侧吹出气体的送风单元,墨喷嘴设置有多个能够记录多个条带的通过区域(pass aera),紫外线照射单元具有与多个条带分别对应地照射紫外线的多个光源,控制部针对喷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各通过区域控制光源的点亮和熄灭。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由于紫外线照射单元的光源与多个条带分别对应地进行设置,因此能够针对各条带控制是否照射紫外线。因此,通过使对喷射墨滴的通过区域所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光源熄灭,从该通过区域喷射出的墨滴在着落到记录介质上之后不立即固化而是被平滑化。由此,能够进行具有足够的光泽感的记录。另一方面,通过使对喷射墨滴的通过区域所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光源点亮,从该通过区域喷射出的墨滴在着落到记录介质上之后立即固化,因此能够形成亚光像质的图像。
并且,通过使空气吸引单元或送风单元进行动作,能够防止在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墨滴着落到记录介质上之后使该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固化之前的期间灰尘附着于墨滴的表面而导致打印的像质下降。其结果,能够高质地保持打印的像质。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空气吸引单元被配设在滑架的扫描方向前端或后端。
由此,能够在扫描方向上扫描滑架来去除灰尘。
另外,优选的是,送风单元被配设在滑架的扫描方向前端或后端,向与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吹出气体。
由此,通过向与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吹出气体,喷射出的气体不会直接接触喷射并着落之前的墨滴,因此能够抑制墨滴的所谓的飞行偏斜。
或者,也可以设为送风单元被配设在滑架的扫描方向前端,向扫描方向前方吹出气体。
由此,能够向扫描方向前方吹出气体,来去除灰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御牧工程,未经株式会社御牧工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17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