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碳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80021498.9 | 申请日: | 201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2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文滋;陈卫武;宫本钦生;东城哲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炭素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4B35/52 | 分类号: | C04B35/52;C22C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复合材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碳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碳材料轻质、化学·热稳定性高,为非金属,且是具有高热传导性、高电传导性、自润滑性等优异特性的材料,广泛用于各种用途。根据用途,也存在使用将碳材料和金属材料复合使用的需求。
但是,碳材料中,存在与金属的润湿性差、难以与金属材料复合化、为脆性这样的问题。由此,目前进行着关于碳材料与金属材料的复合方法的研究开发。
作为金属-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已知有在碳材料中含浸金属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多孔碳材料中含浸铝的方法。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石墨成型体中加压含浸铝、铜或者它们的合金的方法。
另外,作为金属-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还已知有混合金属的熔液和粉末状的碳材料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将铝合金的熔液和石墨粉末搅拌混合的方法。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在铝合金的熔液中投入石墨颗粒,之后进行压铸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45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6784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29713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1383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4所公开的方法中,存在难以制造碳的含有率高的金属-碳复合材料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性优良、碳的含有率高的金属-碳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金属-碳复合材料具备连续的金属相和碳颗粒。碳颗粒分散于金属相中。本发明的金属-碳复合材料中,碳的含有率为50体积%以上。
此外,本发明中,“金属”包括合金。因此,“金属相”包括“合金相”。本发明中,碳颗粒也可以包括不通过金属相形成为块状而存在的颗粒。
本发明的金属-碳复合材料的金属相优选选自Al、Cu、Ag、Ni、Bi、Sb和至少含有一种这些金属的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金属-碳复合材料的金属相的厚度优选为10nm~100μm。
本发明的金属-碳复合材料的碳颗粒的粒径优选在50nm~500μm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金属-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混合金属颗粒和碳颗粒,得到含有表面附着有金属颗粒的碳颗粒的混合物的混合工序;将混合物成型,得到成型体的工序;和对成型体进行烧制的工序。
本发明的金属-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优选在混合工序中,进一步混合粘合剂。
本发明的金属-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中,优选金属颗粒的粒径在碳颗粒的粒径的1/100~1/5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金属-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中,优选通过冷等静压成型进行混合物的成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加工性优良、碳含量多的金属-碳复合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金属-碳复合材料的示意截面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所得到的铝-碳复合材料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3是实施例2中所得到的铝-碳复合材料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4是实验例1中所得到的接合体的接合界面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5是实验例2中所得到的加工后的铝-碳复合材料(左)和所使用的石墨模具(右)。
图6是实施例3中所得到的铝-碳复合材料(左)和所使用的石墨模具(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但是,下述的实施方式仅是例示。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方式任何限定。
实施方式等所参照的附图用于示意地记载,附图中所描绘的物体的尺寸比例等,有时与现实的物体的尺寸比例等不同。具体的物体的尺寸比例等应当参照以下的说明进行判断。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金属-碳复合材料的示意截面图。图1中,为了描绘的方便,省略金属相3的截面线。
如图1所示,金属-碳复合材料1具备连续的金属相3和多个碳颗粒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炭素株式会社,未经东洋炭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14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通过均相催化醇胺化获得的链烷醇胺的方法
- 下一篇:车辆的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