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钻井废料的处理在审
申请号: | 201280020963.7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8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T·安德森;G·E·福特;G·M·洛根;J·科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M-I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1/06 | 分类号: | E21B21/06;E21B21/01;E21B27/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周家新;蔡洪贵 |
地址: | 美国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井 废料 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涉及在钻场处传送钻屑的系统和方法。更特别地,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用于在钻场处传送和处理钻屑的系统和方法。仍然更特别地,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用于在钻场处的集中位置处传送和处理钻屑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当在地层中钻井或完井时,由于不同的原因,各种流体(“井流体”)通常用在井中。井流体的通常应用包括:当普通的钻井或钻入(即,在目标的含有石油的地层中钻井)时,对钻头切割表面的润滑和冷却,“钻屑”(通过钻头上的钻齿的切割动作取出的地层的碎片)向地表的传送、用以防止井喷的地层流体压力的控制、井稳定性的保持、井中固体的悬挂、进入且稳定正在钻的井所穿过的地层的流体损失的最小化、井的临近地层的压裂、井内流体与其它流体的置换、井的清洁、井的测试、封隔器流体的安置、井的废弃或用于废弃的井的准备、以及其它对井的地层的处理。
在通常的钻井操作中,井流体被泵入井下,以润滑钻头且将由钻头产生的井钻屑携带出去。钻屑在井流体的回流液流中通过井环状空间被携带至地表且返回至地面的钻机或钻井平台。当钻井流体到达地表时,它被小片的泥浆和岩石钻屑污染。当井流体返回地表时,钻屑通过通常已知的振动分离器(即,泥浆振动筛)与可重复使用的流体分离。通常地,井流体被清洁(即,颗粒物质与可重复使用的流体分离),使得根据环境法规钻屑可以被抛弃且在钻井操作中钻井流体可以被回收。振动分离器(一个上述的清洁方法)被设计成从井流体中过滤固体材料,使得钻屑在流体被泵送回井下之前从流体中去除。通过振动分离器清洁钻屑仅仅是钻屑可能经历的一个清洁过程。某些钻井操作可以使用附加清洁过程,例如,使用离心分离机用以从钻屑中进一步去除石油和其它井流体。该清洁过程通常是与钻井连续的。因此,只要持续钻井,被钻屑污染的井流体被返回至地表。
目前,前端装载机在钻场处用于移动钻屑至钻场的不同位置。例如,钻屑可以从钻机侧泥浆池被移动至储存池,或在不同的处理位置之间移动。前端装载机通常是钻井位置的一种危险,因为前端装载机可能由于翻到对人员造成伤害或以其它方式伤害人员。
因此,存在对在钻场处传送和处理钻屑的更安全的方法的需求。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传送钻屑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钻屑从加压传送装置传送至加压容器;将所述钻屑从所述加压容器传送至陆地池排放站;以及将所述钻屑排放至陆地池排放站中。
在另一个方面,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钻井的同时传送钻屑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加压传送装置;与所述加压传送装置流体连通的加压容器;布置在所述加压传送装置与所述加压容器之间的导管;以及与所述加压容器流体连通的陆地池排放站。
通过下文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陆地钻井位置处用于传送钻屑的系统的一个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压传送装置的一个透视图。
图3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压容器的一个顶视图。
图3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压容器的一个侧视图。
图3C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压容器的一个侧视图。
图4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压容器的一个剖视图。
图4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压容器的一个侧视图。
图4C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压容器的一个剖视图。
图4D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压容器的一个侧视图。
图5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压容器的一个侧视图。
图5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压容器的一个端视图。
图5C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R-阀的一个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陆地钻井位置处用于传送钻屑的系统的一个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陆地钻井位置处用于传送钻屑的系统的一个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陆地钻井位置处用于传送钻屑的系统的一个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材料干燥机的一个侧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陆地钻井位置处用于传送钻屑的系统的一个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M-I有限公司,未经M-I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09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