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气直接接触印刷电路板的接触元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20652.0 | 申请日: | 2012-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3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 发明(设计)人: | M.克勒克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26 | 分类号: | H01R13/26;H01R24/60;H01R43/16;H01R12/73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汲长志;杨国治 |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气 直接 接触 印刷 电路板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类型的接触元件,所述接触元件用于在印刷电路板上电气直接接触接触面。
背景技术
控制设备大多包括印刷电路板和壳体,电子构件定位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在发动机控制设备中,刀条(Messerleiste)通常装配到印刷电路板上,以便在电缆束插头与印刷电路板之间形成电气连接部。因此所述刀条在装配控制设备时被表示为附加的构件。
所谓的电气直接接触是指,在其中省去了刀条,并且电缆束的各个极点直接接触在印刷电路板上。对此,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有电气接触面(“底面(Lands)”),所述接触元件通过接触元件被接触,所述接触面插入到电缆束插头中。所述接触面大多被接触元件的突出的接触弹簧接触。所述接触元件能够由薄板材通过冲压技术和成型技术制成。然而在装配和操作所述接触元件时、尤其在穿透密封垫时存在以下风险:接触元件、尤其是其突出的接触弹簧被折弯,并且由此发生塑性变形。
发明内容
与此相对地,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高根据上述类型的接触元件的鲁棒性。
根据本发明,所述任务是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接触元件来实现的。
相对于已知的接触元件,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的侧边缘的折边(Umschlag)(也称为折叠(Dopplung)或褶皱(Umfaltzung))提供了以下有益效果:
- 明显提高接触元件的鲁棒性;
- 减少昂贵的冲压工艺和弯曲工艺的数量;
- 没有多件式的接触设计,而仅是一件式的接触设计;
- 明显简化接触元件的结构;
- 能够省去在接触元件上的接触弹簧;
- 能够使用薄板材;
- 节省材料;
- 避免在接触元件上出现锋利的棱边和突出的卡锁刃(Rastlanzen),因此接触元件能够穿透密封垫而不会对其造成损伤,也就是说,改善了接触元件的密封垫的适应性;
- 通过接触元件的较低的横向尺寸能够将栅距(Rasterma?)、也就是在接触支架中相邻的接触元件的间距降低到大约1.0mm。
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书可以给出本发明的主题的其他有益效果和有利的设计方案。
附图说明
以下借助多个在附图中示例性地再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所述接触元件用于电气直接接触印刷电路板,其中未示出接触支架;
图2是接触支架的剖视图,所述接触支架具有多个插入到其中的、图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
图3a、3b是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的第二实施例的两个不同的侧视图,所述接触元件用于电气直接接触印刷电路板;
图4、5是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的两个其他实施例的侧视图,所述接触元件用于电气直接接触印刷电路板;
图6是接触支架的剖视图,所述接触支架具有多个插入到其中的、图4和图5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
图7a至7d是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的其他实施例的视图,所述接触元件用于电气直接接触印刷电路板,并且图7a是具有对称地折边的侧边缘的接触元件的侧视图;图7b是具有非对称地折边的侧边缘的接触元件的透视图;图7c、7d是具有非对称地折边的侧边缘的、在制造技术上优化的接触元件的透视图;
图8a至8c是在图7中示出的接触元件的插接部段的、根据图7a所示的切割线A-A和B-B的不同横截面;
图9a、9b是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透视图(图9a)和主视图(9b),所述接触元件用于电气直接接触印刷电路板;
图10接触支架的主视图,所述接触支架具有多个插入到其中的、图9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
图11是布置在接触支架之前的编码板,所述编码板用于有待插入到接触支架中的接触元件;以及
图12a至12d是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视图,并且以透视图(12a)、侧视图(12b)以及后视图(12c)和主视图(12d)示出了配备有接触元件的接触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的接触元件1用于在印刷电路板3上电气直接接触接触面(底面)2,并且通常沿插接方向4插入到接触支架20(图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06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管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电子相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