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280019758.9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2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津田烈;坂口知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海莱客思 |
主分类号: | F16C1/26 | 分类号: | F16C1/2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量且能够抑制振动的传递的控制电缆。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控制电缆,如图10所示,公开了一种使用了外壳100的控制电缆,该外壳100使油回火钢丝102和易挠性线材103在挠性的内管101的外周并列且紧贴而与内管101相邻,多根平缓地呈螺旋状缠绕,并在其外周形成有合成树脂的被覆层104(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在使碳素钢油回火钢丝和硬钢线交替地并列且相互紧贴而平缓地呈螺旋状缠绕于挠性的内管的外周的外壳中,挠性不充分,因此通过将硬钢线设为由软钢线或硬钢绞合构成的易挠性线材103而使其具有挠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2-1130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具备使用了上述那种缠绕成螺旋状的两种钢线的外壳100的控制电缆的耐压曲性良好,但由于使用钢线作为线材,因此重量重。因此,在为了环境考虑而要求低燃料消耗的机动车等的用途中需要外壳的轻量化。
为了外壳的轻量化,简单而言,只要使用铝合金等轻合金的线材即可,但是在线材使用轻合金时,与线材使用钢线的情况相比,伴随于外壳轻量化,会产生由振动的传递引起的噪音的发生等问题。该振动的问题为在线材使用比重比较小的轻合金时,为了使外壳产生运动所需的能量也减小,因此外壳容易振动,由发动机等的振动引起的振动向室内传递,产生声音或振动等。即,发动机等振动源的振动传递到与振动源连接的外壳内而外壳自身振动,通过该传递的振动而使经由外壳与振动源连接的车室侧的外壳固定部等振动,由此产生振动声,或者产生外壳固定部等构件的松动。
在使用轻合金时,也考虑通过缓冲构件或消音构件等其他的部件来抑制振动的传递性,但这种情况下,除了部件个数的增加,还增加了缓冲构件或消音构件等的重量,因此无法实现作为装置整体的轻量化。
当如上述那样使外壳轻量化时,产生振动被传递的问题,为了避免振动被传递,必须使用重量重的钢线或另外使用抑制振动的传递性的缓冲构件或消音构件等其他构件,要求能满足轻量化、振动的传递性的抑制这两者的要求的外壳。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以提供一种具有外壳的控制电缆为目的,该外壳轻量且耐压曲性良好,且能够抑制振动的传递性,且具备螺旋状地绞合的金属制线材。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控制电缆具备外壳和内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备:内衬;在所述内衬的周围呈螺旋状绞合的多个线材;及在所述外壳的半径方向上的所述线材的外侧形成的被覆层,所述线材的材质为铝合金,所述线材的螺距为屏蔽外径的10~35倍。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线材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形状。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被覆层的拉伸强度为29~50MPa。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铝合金为Al-Mg系合金或Al-Mg-Si系合金。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铝合金作为外壳所使用的线材的材质而实现轻量化,将螺距设为屏蔽外径的10~35倍(更优选设为15~25倍)进行绞合,由此能够抑制振动的传递性。
另外,通过将线材的横截面形成为多边形形状,耐压曲性特别优异。
另外,通过将由涂层材料形成的被覆层的拉伸强度设为29~50MPa,耐压曲性特别优异。
另外,在使用Al-Mg系合金或Al-Mg-Si系合金作为铝合金时,线材的细径化及绞合容易,且耐压曲性良好,因此优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控制电缆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切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控制电缆的一实施方式的横向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控制电缆的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电缆的纵向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控制电缆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横向剖视图。
图5是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测定振动衰减特性的装置的概略图。
图6是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测定振动衰减特性的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测定振动衰减特性的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测定抗压强度的装置的概略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的频率与惯性值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10是表示以往的控制电缆的局部剖切概略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控制电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海莱客思,未经株式会社海莱客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97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自动行走机构的手动液压叉车
- 下一篇:自切片面包机